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夫君死而复生了还即将跟公主成婚我带3个孩子 > 140150(第7页)

140150(第7页)

方盈点头:“这院墙没那么高,不光能听见声,看的也远些。”心胸都比从前舒畅,当然这句话,她并没有说出口。

高氏也有没说出口的话——他们两房在此住得舒适,要她说,最主要是自个当家做主,上无长辈要侍奉,下没有来路复杂的奴仆要应对,不说别的,放

在从前,六弟妹敢穿着男装跟六郎去骑马么?

当然还有一点很要紧——他们两房,一应吃穿用度,都有公中供给。

这不,两人说完这话,没过两天,汴京就来人送了两车财物,几封信件。

第144章

信有纪延寿写给两个弟弟的,也有岳青娥写给方盈和高氏的,甚至方盈父亲方承勋都来了一封信,当然,是写给纪延朗的。

方盈见没有周从善的信,还以为是自己送回去的信没到她手上,或者她拿到信了,但没来得及回,赶不上这次一起送来。

直到拆开岳青娥的信读到最后,才得知不是没赶上,而是太子妃只让他们捎带了一箱新书过来。

方盈虽还没看到箱子,已经猜到这书有一半怕是给冯家的——她上次见过冯家姑嫂二人后,觉得她们与一般闺中女子不同,送那些吃食玩物,远不如搜罗些新书给她们,更能投其所好。

便趁着几次跟纪延朗出门,买了些近年新刻印的诗选文集,攒着一块叫人送去冯家,果然下人回来回话说两位娘子很是感激。

她给周从善写信时,便把这事也讲了,想来周从善是觉着汴京书市更大、书坊更多,特意命人去采买了送来的。

等箱子送来,拆开一看,果然每一本书都买了双份,中间还找到一个木匣,里面装着周从善的回信。

如方盈猜测的那样,周从善确实是因她信中所说,命人去买了这一箱书,但因她本人没见到这些书,仅看书目也无从分辨,所以烦方盈筛选过后,觉得合适的,再送去冯家给舅母和姨母。

还说方盈既然有空读书了,若有疑难,也可去请教舅母和姨母,她们二人一定乐意解答。

“其实我也想过此事,”方盈读完信跟纪延朗转述时说,“但我实在没读过几天书,总觉得我不懂的东西,对人家真正读过书的,可能就不是疑难。”

纪延朗道:“怎么会?你的见识谈吐,莫说女子,便是同男子比,也……”

方盈摇头:“不是那种见识,而是,好比诗三百,有些诗,若无注释,我读好几遍也未必能读懂,若拿这个去请教,会不会贻笑大方?”

“当然不会。”纪延朗答完,又反问,“你觉得那二位长辈,是那等你认真求教,她们却在背地里笑话你的傲慢之人吗?”

“我知道不是,但我就是心里头有些……难为情。”

纪延朗不解:“为何?”

方盈为人处世一向不卑不亢,他还从没见过她有这般想法。

“我也说不清。”方盈笑着摇头,“不过你说得对,没什么好难为情的,两位长辈也不会笑我。”

而且这还是一个能让双方亲近起来的绝佳契机。

她对照书目,先把自己想读的大略翻过,挑了几本,然后打发人去冯家传话,说自己想登门拜访,不知二位长辈是否得空。

王氏和冯氏承她的情,回话说天天在家无事,请她尽管来做客。

方盈就带上书和厨房新做的点心去了冯家。

这次见面,双方熟络了些,方盈又是带着新书来的,三人寒暄之后,王氏便问方盈几岁认字、都读过什么书。

方盈如实说了,王氏很惊讶:“难为贵府夫人竟有如此心胸,肯收养失恃幼女已是难得,还能延请塾师,教你们识字。”

“是啊,”冯氏附和,“早便听闻蜀中文风颇盛,如今看来传言非虚。”

又问纪府夫人出身门第,方盈笑道:“我们夫人姓李,是前齐常宁公主之女,说来与周府太夫人还有亲的。”

冯氏年纪小,不清楚前齐的事,王氏却很快就醒悟过来:“姓李,那不就是?”

方盈点头:“我们夫人便是邓国公的姐姐。”

“怪不得呢。”

王氏明白了,见小姑还是一脸困惑,便直言道:“邓国公便是蜀中后主。”

“原来如此。”

方盈见冯氏应完就不说话,也不欲多谈蜀中之事,接着说读书:“可惜我只在府中学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现在想再捡起书来读,总是有些吃力。”

王氏问她读什么书吃力,方盈便说了孕中从诗选读到《论语》,周从善又送来她读过的《诗经》《楚辞》等书,只没提和纪延朗一起读兵法的事。

“当初识字之时,可学了《急就篇》和《千字文》?”王氏问。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