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疏勒王献“天马”二十匹,蹄生青毛,日行五百里。
沈怀瑾笑纳,以火铳五十、鲸油百桶相酬。
八月十五,驼队抵碎叶。
古城残垣断壁,唯唐时“碎叶镇守使”石碑半埋雪中。
碑文剥蚀,唯“大唐”二字尚清晰。
狄咏命军士掘碑,以火烤冰,再浇鲸油,碑文渐显:
“大唐碎叶镇守使裴行俭立调露元年”。
沈怀瑾取银关所余水泥,重筑碑座,高九尺,外覆玉砖。
章衡手书“龙旗西指”西字,刻于碑阴。
碑成之日,碎叶百姓扶老携幼,焚香叩首。
羌笛、筚篥、大食鼓齐鸣,声震天山雪谷。
九月初一,沈怀瑾在碎叶颁《丝路北道税则》:
凡过银关者,驼马每匹税羊毛一斤;
货物十抽其一,可用玉石、马匹折纳;
宋商持铜虎符者免税,回鹘、大食、吐蕃商队减半;
税所内设“互市亭”,宋瓷、火铳、鲸油与西域玉、马、胡药公平交易。
税则一出,商队如蚁。
三日之内,银关外扎帐千顶,驼铃昼夜不绝;
碎叶酒肆,鲸油灯照如白昼,胡姬旋舞,汉人高唱《破阵子》;
商旅传言:“走北道,比旧南道省二十日,且宋军护路,狼烟为号,盗匪绝迹。”
九月二十,沈怀瑾以“雪橇邮旗”回奏:
银关至碎叶五百里,设火炕驿站五所;
天山雪道己开,可并行西马;
回鹘、龟兹、疏勒、于阗西国盟誓,共尊大宋为宗主;
岁输羊脂玉三万斤、天马百匹、战马五千,折税银三十万两。
邮旗昼夜奔驰,十月十五抵汴京。
仁宗御览,喜形于色,亲书“玉门再开”匾额,悬于宣德门。
十月二十五,碎叶城西,驼队返旗。
沈怀瑾、狄咏立于唐碑之下,回望来路:
雪原上,鲸油灯火串成一条赤色长龙,蜿蜒向东,首至天际。
白苏尼匝抚宋制短铳,以生硬的汉语问:
“沈先生,此路何时可到极西大食?”
沈怀瑾笑答:
“驼铃不息,龙旗不止。
今日碎叶,明日撒马尔罕;
后日,或许便是地中海的浪花。”
驼铃远,龙旗猎猎。
雪原的风,第一次吹来了遥远海洋的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