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一,使团返途。
夜宿“盐水沟”,忽闻驼铃杂乱。黑暗中,数十骑回鹘黑衣人挥刀突入,首奔火铳箱。
狄咏早有戒备,火铳手三排轮射,火光映雪,黑衣人倒下一半。
余者遁逃,遗落弯刀上刻“回鹘可汗”暗记。
沈怀瑾冷笑:“龟兹与回鹘旧仇未解,宋人火铳便是天平。”
他命人收拾残局,将俘虏与弯刀一并押送龟兹,作为“回鹘犯界”铁证。
西月二十,汴京宣德门外,龟兹舞伎三十二人着金甲、执火棒,旋舞于御街。
火棒击空,金雨洒落,万民仰望。
仁宗皇帝御笔亲题:
“火舞西来,玉路东去;
龟兹宋好,永息烽烟。”
龟兹质子白苏尼匝年十六,立于丹墀,向大宋皇帝行五拜大礼。
沈怀瑾在旁低声禀报:
“银山玉脉、柘枝火舞,己入大宋囊中。
下一步,可剑指疏勒、碎叶。”
火舞落幕,残烬犹红,映得御街两侧新铺的水泥路面,泛起一层温润的玉光。
五月初,汴京御街火舞后的第七日,沈怀瑾、马合木再整驼队。
此次西行,不再称“探玉”,而改旗号为“丝路北道都转运”。
驼马增至三百,载火铳一千、鲸油两千桶、江南彩缎三千匹;
随团军士五百,狄咏亲领,甲骑皆备火马铳;
另携龟兹质子白苏尼匝同行——少年披金甲,腰悬宋制短铳,眸子里燃着比火舞更亮的光。
章衡授沈怀瑾一枚铜虎符,符阴刻八字:
“凡丝路北道,见此符如见本相。”
六月二十,驼队抵银山。
狄咏以龟兹兵千人为役,十日之内筑成“银关”:
关墙以火山灰三合土夯筑,外覆水泥,厚一丈五;
关门设鲸油千斤闸,可一瞬落下;
关顶立狼烟台,夜燃赤火,昼腾黑烟,百里可见;
关内凿火井三口,深五十丈,得天然油气,点火不灭。
银关落成当日,沈怀瑾命将龟兹旧“玉门关”石碑抬至关前,以火铳击碎,另立新碑:
“大宋·银关·丝路北道元年六月立。”
七月初,驼队至疏勒。
回鹘可汗阿热闻宋人筑关,遣万骑南下,欲夺银山。
狄咏以五百火铳据关,分三叠阵:
第一叠百步外,火马铳轮射;
第二叠五十步,火箭烧敌马鬃;
第三叠关墙顶,投火罐、滚鲸油。
回鹘骑至,火雨扑面,雪原烧成赤地。
阿热中箭,退兵三百里,自此北道无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