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了工作流程,便觉得时间宽裕了许多。 这日午休时分,他溜达到了附近的古玩市场。九十年代初的古玩市场,还没有后来那么多的赝品,虽然掺杂着不少仿制品,但总体上比后世的市场要“干净”得多。 杨林佯装不经意地在一个摊位前停下。摊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蹲在地上,面前铺着一块破旧的蓝布,上面散乱地放着几件小物件。 “这个多少钱?”杨林拿起一个小巧的铜香炉问道。 老人抬头看了他一眼,“五十。” 杨林装作惊讶,“五十?太贵了吧?二十块钱卖不卖?” “小伙子,你要是不懂,就别乱出价。”老人不紧不慢地说,“这是明代的东西,成色好,做工精细。” 杨林心里暗笑,这铜香炉最多是民国时期的仿品,但胜在铜质不错,拿回去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