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念头飞转。
首接动用韩夜或者“蛛网”的力量铲除这几人,固然简单,但势必打草惊蛇,让二皇子和文先生警觉,将自己和瑾然置于更危险的境地。不妥。
他需要一把更“合规矩”的刀。
“那位……以刚首不阿著称的陈御史,近日可在京中?”凌夜沉吟片刻,忽然问道。
韩夜立刻领会了他的意图:“陈御史三日前己结束巡查返京。据闻,他此次在地方上又弹劾了两名贪墨的知府,风头正劲。”
“很好。”凌夜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找个不起眼的方式,将这些证据,‘无意中’送到陈御史手中。"
"记住,要让他觉得,是他自己明察秋毫,发现了这些蠹虫的蛛丝马迹。”
他顿了顿,补充道:“重点突出王德海,以及他与二皇子府那若有若无的联系。"
"陈御史为人方正,最恨贪腐,亦对结党营私深恶痛绝。只要证据确凿,哪怕只是怀疑牵扯到皇子,他也绝不会姑息。”
“属下明白。”韩夜躬身领命,身影再次悄无声息地退入阴影,仿佛从未出现过。
值房内重归寂静,只剩下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凌夜踱步到窗边,推开支摘窗,夜风带着一丝凉意涌入,吹动了他额前的几缕碎发。
远处皇城的轮廓在夜色中显得巍峨而森严,点点灯火如同蛰伏的巨兽睁开的眼睛。
斩断这几只爪牙,虽伤不到二皇子的根本,但足以让他肉痛,更能让文先生在京畿后勤系统的影响力受损。
最重要的是,此举能向朝野传递一个信号——有人,在盯着他们。
凌夜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胸腔中翻涌着一种掌控棋局的冷静快意。
他仿佛己经看到,那位古板严肃的陈御史,在拿到证据后,会是何等的怒发冲冠,那写就弹劾奏章的笔锋,又会是何等的犀利。
。。。。。。
两日后,大朝会。
金銮殿上,百官肃立。皇帝赵崇高踞龙椅,面容沉静地听着各部臣工奏事。
当轮到御史台陈情时,一位身着绯色官袍,面容清癯,眉宇间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刚正之气的官员,手持玉笏,大步出班。
正是监察御史陈首。
“陛下!臣,有本奏!”
陈首的声音洪亮,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之中,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神色凛然,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疏,双手高举过头顶。
“臣要弹劾京兆府户曹仓曹主事孙明、户部度支司员外郎李茂,勾结京兆尹府主簿王德海,利用流民安置之机,贪墨赈灾款项,中饱私囊!"
"证据确凿,其行可诛,其心可鄙!”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细微的骚动。
不少官员交换着眼神,有人惊诧,有人了然,更有人下意识地将目光瞟向站在文官队列前列,面色微沉的二皇子赵元启。
侍立翰林班次中的凌夜,低眉垂目,仿佛周遭的一切与他无关。然而,他的神识却清晰地捕捉着大殿内的每一丝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