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我的芳华年代 最新章节 > 第15章 计算机(第1页)

第15章 计算机(第1页)

雨过天晴,空气清新。那点因历史人物逝去而产生的淡淡怅惘,如同被雨水洗刷过的天空,很快消散在刘峰对现实生活的专注中。他将报纸仔细收好,注意力重新回到眼前的日子。

小院的运营逐渐步入正轨。陈宝山的办事处业务繁忙,电话铃声和南腔北调的谈话声成了院里的常驻背景音。临街的“南方新产品展示厅”生意比预想的要好。虽然赚的不是什么大钱,但细水长流。每天都有现金进账,更重要的是成为了一个极佳的信息窗口。

刘峰依旧每天过去照看。他不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陈宝山办事处的一个小姑娘兼管着收钱记账,刘峰更多的是在旁边观察,和来来往往的顾客闲聊,从中捕捉有用的信息。

他发现、来买电子表和计算器的,很多是些跑业务的销售员和单位的采购员;来看时髦衣服的,多是年轻人和对生活品质有点追求的市民:甚至还有附近大学的学生,跑来好奇地打量那些南方来的“新奇玩意儿”。

一天,一个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在展示厅里转了很久,对一款功能稍复杂的科学计算器看了又看,最后却因为价格犹豫着没买。刘峰上前搭话,才得知对方是附近一所大学的讲师,搞科研需要用到这种计算器,但课题经费紧张,个人又负担不起。

“这种计算器,在学校里需求大吗?”刘峰状似无意地问。

“怎么不大?”讲师推了推眼镜,“现在很多系都在搞计算,数学系、物理系、甚至我们化学系都要用。可是外汇券难搞,进口的贵,国产的又跟不上…·…唉。”讲师叹着气走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峰立刻抓住了这个信息点。他想起之前帮钱工联系南方电子厂时,似乎听说过有国内厂子在尝试仿制这类产品,虽然性能可能不如进口货,但价格肯定便宜不少。

晚上,陈宝山过来对账时,刘峰跟他提了这个事。

“陈哥,你说咱们要是能搞到一批这种仿制的科学计算器,价格比进口的低一大截,就专供给大学、研究所什么的,是不是个路子?”

陈宝山眼睛一亮,他是做电子元件出

身,对这方面门儿清:“有搞头!南方现在确实有几个厂子在弄这个,技术还不太成熟,但基本功能没问题!价格能比进口的便宜一半还多!北京这么多高校科研所,需求肯定不小!”

“不过,”陈宝山顿了顿,“这玩意毕竟有点技术含量,不像电子表衣服那么好卖。咱们得找到靠谱的厂家,质量不能太差,还得有人去跟学校那些单位打交道,这可不是摆个摊就能成的。”

“厂家那边,陈哥你门路熟,还得你多费心找找靠谱的。”刘峰沉吟道,“销路这边,我来想想办法。大学那边……或许可以找找熟人?”

他脑子里第一时间闪过的,是上海戏剧学院的何小萍。但立刻被他否决了。一来专业不对口,二来他不想把她牵扯进这些生意事里。

忽然,他想起了宁政委。虽然退了,但在文教系统应该还有些老关系。还有梁工、钱工他们,在工业界、学术界也认识不少人。

“这事我看行!”陈宝山越想越觉得有

戏,“这样,我明天就打电话联系南边的厂子,问问情况,搞几个样品过来。老弟,你去摸摸北京这边的门路,看看具体怎么操作。要是真能干成,这可比卖小电器有搞头!’

两人一拍即合,立刻分头行动。

接下来的日子,刘峰更加忙碌。他通过宁政委的介绍,拜访了一位在教育部门工作的老干部,虚心请教向高校销售仪器设备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又通过梁工,认识了一位在大学实验室工作的老师,了解他们对计算器的具体需求和使用痛点。

他还跑了几所大学,假装成要采购的人,去设备科打听情况,摸清了里面的门道和关键人物。

另一边,陈宝山的效率也很高,很快就从深圳发来了几种不同型号的仿制科学计算器样品,附带了详细的技术参数和报价单。刘峰拿着样品去找那位实验室老师试用,得到了“基本功能可用,性价比高”的初步评价。

路子似乎摸到了,但更大的挑战摆在面前:如何让这些没有“名分”的仿制产品。进入壁垒森严的高校采购体系?需要的启动资金也远比摆个小摊要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