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边关 > 第466章 丁爻身死(第3页)

第466章 丁爻身死(第3页)

铁面人冷冷扫视四周,最终目光落在东墙上,盯着“人在路在”四字,久久不动。

“烧了它。”他下令。

士兵立即取火把点燃亭柱。烈焰腾起,吞噬残垣,那四个字在火光中渐渐模糊,最终化为灰烬飘散。

陆沉与柳穗躲在洞中,屏息凝神。待敌骑远去,方敢喘息。

“那是谁?”柳穗颤抖问。

陆沉望着燃烧的亭子,眼神渐冷:“我见过他的佩刀样式。那是长安禁军‘肃逆司’的制式装备。专门负责清除‘不合史册’之人与物。”

“他们怕什么?”她不解。

“怕记忆。”他低声道,“怕有人记住真正的历史。怕百姓知道,这条路不是皇帝恩赐的,而是无数无名者用命铺出来的。”

火光映照着他年轻的面庞,那双眼里,已有风霜刻痕。

翌日,他们带着陶罐秘密撤离。返程途中,刻意绕道西域商道,在沿途各驿站、茶棚、烽燧留下简讯,或刻于石,或写于布,内容皆同:

>“归语亭虽毁,日记犹存。

>真相不死,只待传颂。”

三个月后,守诺书院迎来一批神秘访客??九位老者,皆盲或跛,拄杖而来。他们自称是“补路人”,来自不同边陲,却都说曾受陈七恩惠,今闻书院藏有《守路日记》,愿以余生守护。

山长含泪迎入,将《拾陆》及新得诸卷公开展示,并宣布成立“守路传习会”,由陆沉与柳穗主持,专事整理传播民间真实记录。

与此同时,那张羊皮地图悄然流传开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追寻古道遗迹,在断桥边立碑,在荒径旁种蓝莲,在夜行时点亮灯笼。有人发现,只要沿着地图行走,总能在某个转角处找到前人留下的水囊、干粮,甚至一本手抄的《凡人志》。

而在长安,那位主笔史官突然暴病身亡,死前留下遗书,称“宁做野鬼,不修伪史”。朝野震动,皇帝震怒,下令彻查修史局。结果牵出惊天内幕:近三十年来,官方史书大量删改边疆民生实情,尤其抹去所有关于“守诺者”的记载,只为掩盖当年督工大臣贪腐致数百民夫惨死之罪。

圣旨终下:重修国史,增设“民间纪实”卷;恢复“守诺者”名录;追谥陈七为“靖道侯”,阿音为“贞慧夫人”。

消息传至书院,举校沸腾。陆沉却独自登上后山,在那片初绽的蓝莲花前跪下。

“爹,娘,”他轻声道,“你们要的答案,我找到了。

他之所以非走不可,是因为有人等着那条路。

而我之所以回来,是因为我知道??

**我也成了等路的人**。”

春风拂过,花瓣轻颤,仿佛回应。

数年后,一条全新的驿道贯通西北,命名为“归语道”。沿途每十里设一亭,亭中供奉一册《守路日记》,由当地百姓轮流看护。最险峻处,立有一碑,非金非玉,乃普通青石打磨而成,上书:

>“此路由凡人筑,因凡人存。

>若你经过,请留下一句话,或捡起一块石头。

>让后来者知道??

>有人来过,有人记得,有人仍在走。”

某年春分,一位白发老妪携孙儿路过此地。孩童好奇问碑文何意,老妪微笑,从怀中取出一件旧袍,指给孙子看袍角绣着的蓝莲花。

“这是曾祖母为一个人缝的。”她说,“他叫陈七,一辈子都在修路。”

孩子仰头:“那我们现在走的,是不是他也走过的路?”

“是啊。”老妪轻抚碑石,“而且,只要你愿意走下去,这条路,就会一直延伸下去。”

远处山巅,朝阳升起,照亮蜿蜒向前的长路。

一如最初那一铲落下时的模样。

热门小说推荐

书生有种
大明总督书生有种
...
战耀星空
不敢打游戏战耀星空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