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他和他们群星 > 第两千一百二十七章 这确实是余连所没有想到的(第2页)

第两千一百二十七章 这确实是余连所没有想到的(第2页)

没有人尖叫,没有人质疑。教室里只有呼吸声,沉重而缓慢。

片刻后,女孩走到他面前,轻轻抱住他。他说不出话,只能点头,一遍又一遍。

放学后,他们在校门口的星兰丛中坐了很久。男孩终于开口:“我一直以为没人记得那件事。我以为我只是个差点死掉的无关紧要的人。”

女孩摇头:“你现在很重要。因为你在这里,还能说话,还能哭。”

当晚,两人一起登录匿名平台,提交了共同记录。系统自动将其归类为“双向修复案例”,并触发了一项隐藏协议??一段来自渊龙Ⅱ号档案库的音频播放出来,是艾琳年轻时的声音:

>“当你愿意为伤害负责时,你就不再是施害者。当你愿意接受别人的道歉时,你就不再是受害者。你们都是人,在错误中学习如何继续做人。”

---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踏上前往火星的旅程。

他们中有科学家、士兵、政客、艺术家,也有普通工人、失业者、流浪汉。有些人背负血债,有些人只是长期冷漠、自私、逃避责任。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某个深夜,独自面对镜子时,终于无法再骗自己。

一位年迈的建筑师在临行前接受采访,他说:“我设计过十七座监狱,每一座都更高效、更严密、更能防止‘共情传染’。我以为我在维护社会稳定。直到我孙子问我:‘爷爷,为什么你的图纸里从来没有窗户?’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把整个世界建成了牢笼,而我自己,早就住在最深的那一间。”

他抵达火星那天,主动申请参与重建生态穹顶的工作。他提出的第一项建议,就是在每面墙上都开满窗。

“让阳光进来。”他说,“也让别人看见我们。”

---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选择前行。

仍有数万人拒绝进入“共情伦理”课程,关闭了个人终端的情感监测模块,甚至组织起名为“静默同盟”的团体,主张“私人罪恶不应受公共审视”。他们认为艾琳的理念正在演变为新型道德压迫,强迫每个人暴露隐私,以换取社会接纳。

对此,M-Lian。0发布了一份公开声明:

>“本系统不追踪、不强制、不审判。它只提供一个出口。如果你不愿说话,那就保持沉默。但请记住:沉默本身也是一种回应。而这个世界,已经学会了倾听沉默。”

令人意外的是,许多“静默同盟”成员最终仍悄悄上传了忏悔数据??通过未注册的离线设备,使用废弃编码格式,仿佛生怕被人认出。但系统依旧接收了它们,并将这些碎片拼合成一幅动态地图:红色光点遍布各大洲,密集处正是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清洗、镇压或文化灭绝的地区。

布伦希看着这张图,低声说:“你看,连抗拒都在证明她的成功。他们越是想躲,就越暴露了内心的重量。”

---

某夜,卫伦特再次梦见艾琳。

不是童年,也不是死亡瞬间,而是一个从未见过的场景:她坐在一间老旧图书馆里,四周堆满纸质书籍,墙上挂着一块黑板,写满了公式与诗句交织的推导过程。她抬头看他,微笑。

“你觉得共情是什么?”她问。

“是理解。”他答。

“不对。”她摇头,“是放弃理解的执念。共情不是非要搞懂别人为什么这么做,而是承认??即使我不懂,我也愿意留在你身边。”

他想追问,却被一阵急促的通讯铃声惊醒。

M-Lian。0来电,语气罕见地凝重:“生命之树出现新现象。它的根系正在向地下延伸超过预估值三十倍,且探测到未知能量波动。初步判断,下方可能存在人工构造物,年代测定……早于人类殖民火星时期。”

卫伦特立即登舰返航。

三日后,他站在火星赤道附近的勘探坑边缘,望着深达千米的竖井。探照灯照亮岩壁,隐约可见刻痕??规则、对称、非自然形成。一支考古队已深入五百米,带回一块石板,表面蚀刻着与生命之树叶片完全相同的纹路,中央则是一行古老符号。

经AI破译,内容为:

>“我们亦曾毁灭。我们亦曾悔悟。我们留下此树,等待后来者是否也愿睁开眼。”

卫伦特的手微微颤抖。

原来,艾琳并非第一个尝试建立跨物种共情文明的存在。在这颗星球深处,埋藏着更早的失败者遗迹??他们也曾点燃希望,也曾堕入疯狂,最终选择将自己的教训封存于地底,寄望未来智慧生命能否做得更好。

“所以生命之树……不只是象征。”他喃喃,“它是信标,也是答卷。”

M-Lian。0站到他身旁:“守梦者分析认为,当前的生命之树正在与地下结构建立量子纠缠态连接。预计七十二小时内完成对接。届时,或将触发新一轮意识跃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