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重生四合院捡漏 > 第53章 车间的热处理难题(第1页)

第53章 车间的热处理难题(第1页)

天刚蒙蒙亮,我捏著那片焊锡从院里出来,手心还带著铁皮的凉意。贾张氏的哭嚎早停了,可她那股横劲儿像煤渣似的粘在鞋底,甩都甩不掉。我低头看了看游標卡尺,0。35毫米,误差0。02,得改——但眼下没工夫改。

厂里的铃声已经响过两遍。

我蹬上自行车,风卷著灰扑在脸上。进车间大门时,门口堆著一摞黑乎乎的齿轮轴,歪七扭八地摞在角落,像谁扔了一地烧焦的骨头。几个老师傅围在边上,脸拉得比铁还沉。

王建国蹲在最前头,手里捏著根断轴,指节发白。他抬头看见我,嗓门立马炸了:“林风!你来得正好,看看这堆废铁!”

我没接话,先绕著那堆零件走了一圈。表面氧化层顏色不匀,有的发青,有的发黑,断口处能看到细密裂纹呈放射状。我蹲下,指尖轻轻蹭了蹭一处断裂面,粗糙中带点脆感。

“淬火池温度多少?”我问。

“按老规矩,八百度下油。”旁边一个年轻工人答。

“几批一起进的炉?”

“三十六根,整一批。”

我站起身,从工具包里抽出草稿纸,翻到空白页,顺手把游標卡尺插回裤兜。这活儿不是材料问题,是升温节奏乱了套。苏联那本手册里提过类似情况,p。107写著“厚壁件需预热缓升”,可咱们厂一直图快,一把火直接烧到顶,毛坯內外温差拉太大,应力全憋在里头,一淬就崩。

“得改加热方式。”我说。

王建国“啪”地把断轴往地上一摔:“改?你当热处理是熬粥?还得先小火后大火?”

“差不多。”我点头,“就跟煮鸡蛋似的,蛋清要是猛火滚煮,壳没熟里头先裂了。”

他瞪眼:“你少拿吃的打比方!我们干了三十年,凭的是眼力、手感、火色!你一个毛头小子,看两本书就敢说我们错了?”

旁边几个老工人都跟著点头。有人嘀咕:“就是,啥『科学方法,咱们厂还没靠那玩意儿出过活呢。”

我没爭,转身走到工具箱前,拎出两根试棒,材质和齿轮轴一样。一根我直接放进炉膛,按传统流程升温;另一根,我拿石英测温管插进炉壁预留孔,又把自製的支架卡好,准备走“阶梯式升温”——先四百度稳半小时,再六百度持温二十分钟,最后才升到八百度。

“四个钟头后见分晓。”我说完,把温度计归位,拧紧笔帽。

王建国冷笑:“行啊,我倒要看看你这『科学能玩出什么来。”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四小时。

我没走,就坐在炉边小凳上,每隔十五分钟记一次温度,草稿纸写满了导热係数和时间函数。车间里没人理我,大伙儿该干活干活,只有许大茂躲在立柱后头,时不时探个头,嘴角翘著,像等著看戏的人总爱挑最靠前的位置。

快到点时,炉温终於爬到八百度。我关火,开炉,把两根试棒夹出来,放在铁砧上晾了三分钟。

王建国走过来,抄起锤子,“当”地一敲。

第一根——清脆一声,断成两截,断面光亮如瓷。

他愣了下,没说话,又去敲第二根。

锤子落下,试棒弯了,没断。像一根被压到底的弹簧,颤著,但没裂。

车间突然静了。

我拿起弯曲的试棒,指著断口:“第一根,升温太快,外层先膨胀,內层还冷著,应力集中在这儿,一淬就炸。第二根,温度梯度小,组织均匀,所以有韧性。”

王建国盯著那根弯棒,嘴唇动了动,没出声。他抬起左手,那是只常年被炉火舔过的手,指背有好几道旧烫疤,此刻正无意识地搓著拇指根。

“物理规律不认资歷。”我收起试棒,“现在重做这批轴,按新流程来,能救回来。”

“厂长还没鬆口!”旁边有人喊。

“那就让他现在来。”我说,“零件不能等,订单也不能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