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从烧火丫头到钦差夫人尚云端笔趣阁 > 23第 23 章(第2页)

23第 23 章(第2页)

毛妈妈心下一凛,连方子都没留下就走了,她觉得更不祥了,又不敢说什么,只好叹气道:“希望大公子赶紧回来吧。”

县城的大夫不行,府城的应该总是会好点的吧?

想起大人还在京城府里的时候,家里人有个头疼脑热,都是能找太医上门医治的,没想到如今病得这么严重,竟然连个像样点的大夫都找不到。

正房里,因病瘦得双颊深陷的孟县令突然睁开了眼睛。

他静静地看着守在一旁打瞌睡的刘氏一眼,眼里闪过一丝悲悯。

他病了的这阵子,刘氏也憔悴得厉害,看上去老了十岁不止。

因他惹的祸事,累及妻儿,作为丈夫,他无愧于良心,却有愧于自己的家人。

他能感觉到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他轻轻地坐了起来。

刘氏一惊,猛地睁开了眼睛,见他坐了起来,连忙上去扶住他:“老爷,你醒了,想吃什么吗?我叫厨房给你做。”

孟大人摇了摇头:“夫人把参汤端来,我喝几口吧。”

刘氏又惊又喜,守在屋子另一侧的齐嬷嬷眼疾手快,已经把参汤端了过来。

孟大人喝了几口,觉得自己身上恢复了些许的力气:“夫人,帮我准备笔墨,我要写折子。”

刘氏一惊,忙道:“老爷,您还病着呢,写折子劳心劳力,还是等病好了再写吧。”

孟大人轻轻摇头,语气坚定:“现在不写,只怕我没有时间写了……夫人莫伤心,人总有那么一天的,我死不足惜,但得提前为你们考虑,流民落户、私放粮仓的事如果不尽早向圣上禀明缘由,我怕我一走,会被落井下石之人趁机参一本,把咱家变成罪臣之家,害了你跟孩子们的性命,去吧。”

刘氏的泪水扑漱漱地落下来,哽咽不能言。

齐嬷嬷强忍着眼泪:“老爷,您不过是偶感风寒,又何必说这种剜心之言?等大公子把大夫请回来,肯定能治好您的病的……”

但孟大人深知自己的身体,此时不写,只怕再次躺下后就再也无力起来了。

他执意要写,刘氏跟齐嬷嬷也无法,只能去书房拿了笔墨,扶着孟大人在书桌上坐好,孟大人病了这么些天,原本浑身无力,但奇怪的是拿起笔后,浑身的力气都像回来了一般,一字一句写得极为流畅。

其实收留流民、开仓放粮他纵然是于心不忍,但何尝不是对朝廷有信心,相信朝廷不会放任流民不管,让他们无家可归、饿死荒野。

京城离翼州五六百里之遥,离泌阳县更有九百余里,翼州之灾要上达天听,就算是八百里加急,也得七八天才能送到京城,再等圣上临朝,与众大臣商议赈灾之事,就算两三天内能确定赈灾事宜,户部还要筹集赈灾的钱粮,满打满算,赈灾使能带着银粮从京城出发,最快也要个把月的时间。

而赈灾使一路从京城出发,就算马不停蹄赶路,但粮草辎重运行不易,到达翼州,最少也要半月有余,这么长的时间过去,灾民哪里还等得及?

孟县令先斩后奏,打的便是一个时间差,先接手了流民,再开仓放粮救济,等赈灾粮一到,补回仓里的粮食就是,非常时行非常事,也不是没有先例。

但谁能想到一个多月过去了,赈灾的钱粮一丝消息也无,宋知府不愿担责,对他避而不见,若事后钱粮补上了还好,若真补不上,他甚至还可以反咬一口,参他目无上官法纪、未经同意私自开仓、动摇国本,此罪若真要追究,一个罪臣之名是躲不掉的。

所以他必须在自己还能动的时候先上一份请罪的折子,与圣上道明缘由,努力在自己生前还妻小一个清白之家。

他死不足惜,但棋儿年纪轻轻已是秀才之身,再加上天资聪颖,若再潜身苦读几年,他日未必不能金榜提名,所以他是万万不能被一个罪臣之子的身份连累的。

孟大人从小就是庶子身份长大,祖宗礼法森严,府里嫡庶分明,养就了他一个万事不敢争出头的性子,若非此时已经考虑到会累及后嗣,他也不敢写辩折道明缘由,不求有功,只求无过。

写完折子后,他的身子已经疲惫到了极点,却还是强撑着把纸上的墨晾干,叫来赵管家:“你亲自动身往京城一趟,把折子交到吏部闵大人手中,万万记得不可经他人之手。”

赵管家看着老爷深陷的双颊与无神的双目,强忍着眼里的泪水,跪倒在地双手接过折子:“老奴领命。”

孟大人疲倦地挥了挥手:“去吧,带上赵坚一起,你也上年纪了,要多多保重身体。”

赵管家不敢抬头,躬身退下,心口却一片悲凉。

此去京城近千里,回来的时候还能再见到主子吗?

但他知此事事关主子的身家性命,丝毫不敢耽误,马上吩咐赵坚收拾行李动身前往京城。

两人骑着马刚出城门就遇见了孟观棋的马车,赵管家眼神大亮,立刻策马:“吁!大公子!”

坐在车夫于大勇旁边的阿生立刻道:“快停车,是赵管家!公子,是赵管家和赵坚哥的马。”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