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分析当前生產流程中的瓶颈,锁定导致合格率无法突破92%的关键因素。”
“正在调取生產数据,进行深度分析……”
冰冷的机械音在脑中响起,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张巨大的数据图表。
“分析完成!当前生產瓶颈共两点。”
“一:关键元件质量不稳定。由红旗元件厂提供的三极体9013,其电流放大倍数离散性过大,实际测试值在80至200之间剧烈波动,在新工艺要求下,此项波动导致约4%的成品出现信號接收增益不足或过饱和失真。”
“二:天线线圈绕制工艺缺乏標准化。手工绕制的线圈电感量误差范围在±8%之间,直接影响调谐迴路的选频准確性,导致约2%的成品出现频率漂移和选择性差的问题。”
林涛猛的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红星给出的答案精准得可怕,直指问题的核心。
这两个问题,一个是外部的供应链,一个是內部的老手艺,个个都是硬骨头。
第二天一早,林涛没有开技术科的会,而是直接找到了仓库保管员老黄。
老黄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一辈子就守著这个仓库,精明又固执。
“林厂长,这么早找我,是要领料吗?”
老黄推了推鼻樑上的老镜,慢悠悠的问道。
“黄叔,我想看看咱们厂三极体的库存。”
林涛开门见山。
“都在那呢。”
老黄指了指墙边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牛皮纸箱。
“红旗元件厂上个月刚送来的,五万只,够咱们用上半年的了。”
林涛走过去,拆开一个纸箱,里面是一排排用防潮纸包好的三极体。
他拿起一只,黑色的树脂封装,细长的管脚,在1979年,这是收音机最核心的元件之一。
“黄叔,这批货,有没有办法退掉一部分,或者换一批?”林涛问道。
老黄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手里的钥匙串都差点掉在地上。
“退货?换货?”
他拔高了嗓门。
“林厂长,你开什么玩笑!这都是国家计划调拨的,红旗厂是咱们市定点供应单位,人家给你货就不错了,还想挑肥拣瘦?这批货手续齐全,入了库,就是咱们厂的资產,动不了了!”
林涛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他知道老黄说的是事实。
在这个年代,工厂之间不是自由买卖,而是计划调配。
想换掉这批不合格的元件,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