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草芥称王无防盗最新章节 > 第114章 随时随地随机撩(第2页)

第114章 随时随地随机撩(第2页)

第十八日,抵达潼关。

此处为入京咽喉,守将奉命拦截一切南来人员。于睿出示诏书,对方冷笑:“圣旨是真的,可你也配称‘卿’?不过一介草民,妄图动摇国本,今日休想过关!”

话音未落,身后忽然传来整齐脚步声。

抬头望去,只见大道尽头尘土飞扬。一支队伍缓缓走来,人人手持铜铃,胸前挂着记心塔徽章。为首的竟是泽阳那位白发老者,身边跟着代郡挖出遗骨的父亲、山村梦见曾祖母的小女孩、还有曾在释怀院接受治疗的失忆士兵……

他们是从各地自发赶来的“记忆见证者”。

老者上前,朗声道:“我们不是来闹事的。我们只是想告诉你们??我们记得。我们不怕记得。”

守将面色变幻,手指紧握刀柄。然而当他看到那三百枚铜铃在风中齐鸣时,竟不由自主后退一步。那声音不刺耳,却直透灵魂,仿佛唤醒了他内心深处某个被遗忘的瞬间。

片刻沉默后,他缓缓抬手:“放行。”

消息传入长安,举城震动。百姓争相涌向街头,只为看一眼那个“让死者说话”的人。皇帝在宫中踱步良久,最终改口称:“宣于睿,于记心塔主,入殿觐见。”

紫宸殿上,金碧辉煌。皇帝端坐龙椅,两旁文武肃立。于睿布衣简履,缓步而入,未行跪礼。

“尔可知罪?”皇帝声音低沉。

“若记得真相是罪,”于睿提笔在绢帛上写下,“那我甘愿领罚。”

皇帝怒极反笑:“你可知百年来,《归心律》维系社稷安稳?多少战乱因遗忘平息?多少纷争因沉默化解?你一句‘我要真实’,就要毁掉这一切?”

于睿不动,只从怀中取出一枚晶片,置于玉阶之上。轻轻一敲,影像浮现:一名年轻宫女被灌药失忆,只因她目睹了先帝毒杀亲弟的全过程;另一个画面,则是幼年皇帝本人被强制接种“顺从印记”,从此再不敢质疑父权。

大殿骤然寂静。

“这些也是‘安稳’的一部分。”于睿写道,“你们用遗忘制造和平,实则是在培养顺从的奴隶。真正的安定,来自于公正得以昭雪,冤屈得以诉说,记忆得以传承。”

皇帝脸色铁青:“你想要什么?”

“三件事。”于睿写下,“其一,承认记心塔为合法机构,允许在全国设分塔;其二,成立‘真相评议会’,由平民代表与史官共同审查重大历史案件;其三,请陛下亲自接入记心桥,看看您从未被告知的那些往事。”

群臣哗然。有人怒斥“大逆不道”,有人低声议论“或许该听听”。

皇帝久久不语。最后,他挥袖转身:“容朕思之。”

三日后,宫中传出消息:皇帝同意设立真相评议会,并派遣钦差前往南方考察记心塔运作。虽未全面开放,但已是百年来首次松动。

于睿并未久留,旋即南返。

归途中,他在一座小镇停留。那里刚建立起第一座乡村记心台,参与者寥寥。村民们畏惧记忆带来的痛苦,宁愿相信“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

于睿没有劝说,只是让铃儿摇响铜铃,播放一段普通人的记忆:一位农妇在饥荒年卖掉女儿,晚年每夜梦见孩子呼唤“娘”;一位书生为考取功名隐瞒出身,导致家族谱牒断绝;还有一个孩子,因被人嘲笑“野种”,一生不敢追问父母是谁……

当最后一个画面结束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人,颤抖着说:“我也……有个儿子,三十年前走丢了。我一直不敢找,怕找到的是坟。”

于睿递上晶片读取器。老人接入后,泪水决堤??他儿子并未死去,而是被卖至边疆,成年后成为戍卒,临终前仍在族谱空白处写下父亲的名字。

第二天,小镇报名人数破百。

春天彻底降临。草原绿遍,麦苗破土,记心塔的铃声顺着河流传向远方。越来越多的城市主动邀请信使团进驻,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如何记录自己的故事。

然而,于睿知道,黑暗仍未退尽。

某夜,他梦见锈钟再度响起,声音来自长安地底。醒来时,发现怀中玉佩微微发烫,指向皇宫方向。与此同时,陈九娘送来密报:近月来,宫中多名太监离奇失忆,醒来后喃喃重复“双王意志,终将合一”……

他凝视窗外,月色如霜。

“它还在。”他喃喃道,“只是换了地方。”

铃儿轻轻走进来,递上一张新绘的图纸。这次不是运行图,而是一座设想中的“记忆陵园”??依山而建,无墙无门,每一块石碑都内置共鸣晶片,访客触碰即可听见逝者最后的声音。

于睿笑了。他握住她的手,在日记本上写下:

“敌人从未消失,但它已不再是不可战胜的神?。它现在只是一个躲在阴影里的病人,害怕被光照见。而我们,要做那束不肯熄灭的光。

草芥称王,不在万人之上,而在万人之中。

当我们不再恐惧记得,真正的王朝才刚刚开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