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开局收服女鬼 > 第二百九十二章 援军杀到第一更(第1页)

第二百九十二章 援军杀到第一更(第1页)

“昂!”

一声惊天龙吟响彻九霄。

隐龙山脉上空,顾北武周身爆发出滔天青光,浩瀚威能凝聚出一条百丈青龙。

顾北武的气息瞬间达到巅峰。

朝着对面,镇海王,以及四大宗门宗主等,宗师级强者扑杀而去。

那恐怖无边的气势,仿佛要吞天噬地。

威势之盛,令众人变色。

见顾相暴走,先前各方劝阻他罢手之人,俱都惊骇万分,四散逃离。

但今日四大宗门,包括四大宗主在内。

合共九位宗师级强者,还有镇海王和鸿禧,就是十一位宗师。

几乎汇。。。。。。

风起于南岭之巅,穿过新开的蓝花枝头,拂过孩童画在泥地上的星图,一路北上,直至冰城残雪未融的屋檐。那阵风并不急躁,也不喧哗,只是轻轻一绕,便将挂在断墙上的骨铃唤醒。叮咚之声响起,不是一首曲子,而是一段对话??两个亡魂在风中重逢,低语着彼此生前未能说尽的话。

林断站在冰棺之前,手中仍握着那把无弦断琴。琴身早已裂纹纵横,如同干涸河床,可他的指腹依旧按在虚设的弦位上,仿佛还能听见那一夜《无名者安眠》的余音,在血脉里缓缓流淌。

苏清璃的身体仍在沉睡。

但她留下的那句话,却如种子落地,生根发芽,蔓延至九州每一寸曾被遗忘的土地。

“真正的铭记,不是留在碑上,而是活在人心。”

这话说得轻,却重过千钧。它不再需要谁来书写、来宣告、来批准。它自己走动,自己生长,甚至开始**选择**。

阿芜曾在江南见过一场奇景:一座荒废百年的书院遗址,某日清晨忽然传出朗读声。邻人惊惧探查,却发现院中空无一人,唯有几株老槐树随声摇曳。那声音并非出自某具亡魂,而是由散落在地的碎瓦片、残墨迹、枯笔杆共同拼凑而成??它们记得当年学子诵读的内容,于是借风为口,复述了一整篇《礼运大同篇》。

更奇的是,当一位老学究激动地拿出官修典籍对照时,发现槐树所诵,竟比现存版本多了三段早已失传的注解。他颤抖着记录下来,连夜送往京师史馆。结果三日后,史馆藏书阁莫名起火,火势不大,只烧毁了与《礼运》相关的十余卷伪本,其余毫发无损。灰烬之中,有人拾得一片焦纸,上面浮现一行小字:

>“你说错了,我们记得。”

记忆不仅学会了走路,还学会了**纠正**。

而在西北戈壁,一支商队夜宿沙丘,篝火旁讲起黑旗军旧事。话音未落,沙地忽然隆起,继而塌陷成阵列形状,竟是当年黑旗军布防的九宫八阵图。一名年轻向导跪地痛哭??那是他祖父的遗志,临终前反复描绘却无人相信的“叛军战术”,如今被黄沙自行还原。

“他们不是叛贼。”少年喃喃,“他们是……守边的人。”

消息传开,民间自发掀起“补名潮”。百姓不再等待朝廷追谥,不再仰赖忆匠执笔,而是自己动手,在山石刻字、在陶片题名、在族谱边缘添上被抹去的女性先祖姓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活铭碑”??由数十人围坐一圈,轮流讲述某个普通人的生平,讲完之后,碑面自显其名,蓝光微闪,持续七日不灭。

官方无力阻止,也不敢再禁。

因为每一次镇压,都会引发更大的反噬。某县令下令捣毁村中自立的铭心碑,当晚其宅院墙壁便浮现出他祖上贪污赈灾粮的全过程,细节精确到银两数目、受贿日期,连行贿人临死前的控诉都一字不差。他惊恐焚屋,可火熄之后,焦墙上名字更亮,宛如血铸。

人们终于明白:**你删别人的过去,天地就删你的伪装**。

与此同时,那些曾参与“净化程序”的旧忆匠,境况愈发凄惨。有些人夜里梦回刑场,看见自己亲手销毁的名字一个个从地下爬出,披着蓝光,静静站在床前凝视。有些人白日清醒时突然失语,张口却说出陌生方言??那是他们祖先被强制同化前的真实语言,早已湮灭百年,如今却由血脉深处自动复苏。

最令人唏嘘者,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忆匠,曾执掌唤名塔三十年,被誉为“正统守护者”。他在一次公开演说中突然停顿,继而泪流满面,当众跪倒:“我骗了所有人……昭义台那夜,苏清璃根本没有写下‘顺’字,是他们逼我篡改记录,说她悔过了……可她至死都在写‘逆’!”

全场哗然。他本人却茫然四顾,仿佛不知自己说了什么。数日后,他失踪于归忆井旧址附近,只留下一本日记,最后一页写道:

>“我的记忆正在背叛我。可我知道,它才是真实的我。”

风暴并未止息。

就在新版《补缺录?民间自述卷》发行当日,皇城突现异象。太庙屋顶的金瓦一片片脱落,坠地后碎裂,每一块碎片内侧竟刻有密密麻麻的小字??全是历代帝王未曾公开的罪行实录:某帝毒杀亲弟、某君强征童男炼丹、某朝以“天灾”为名屠村掩疫……这些文字非人力所能镌刻,更像是宫殿本身在吐露真相。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