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港枭雄从1985开始 > 第86章 戴维斯 蒙冤的英雄(第1页)

第86章 戴维斯 蒙冤的英雄(第1页)

“陈主任,我真佩服你们icac的想像力。”他的声音比之前低沉了几分,带著一丝危险的沙哑:

“为了给我定罪,你们竟然开始调查我儿子的学费?甚至不惜將一位商人朋友对我孩子的慷慨赠与,描绘成一场骯脏的交易?”

他身体前倾,双手撑在桌面上,第一次在气势上发起了反攻:

“王汉祥是我的多年好友,也是我儿子的教父!他资助我儿子的教育,在我们的文化里,这代表著情谊和祝福!而到了你们icac的嘴里,就变成了贿赂的证据?”

他几乎是在质问:“这就是你们的办案方式吗?把所有的人情世故都当作犯罪动机,把每一个香港市民都当作潜在的罪犯来审视?这不是调查,这是迫害!”

这番话,偷换概念,倒打一耙,瞬间將icac置於一个非常尷尬的境地。

儘管陈家俊知道对方在强词夺理,但也不得不承认,戴维斯这一招极为高明。

他成功地在留下任何实质性把柄之前,就將问题的性质从“资金来源可疑”转移到了“icac侵犯隱私、打击报復”的道德泥潭里。

戴维斯凭藉著多年的经验和瞬间的反应,以及对人性的精准把握,硬生生地將指向自己心臟的利刃,扭转了方向。

他虽然未能完全洗脱嫌疑,却成功地让这场审讯陷入了僵局。

当他走出icac大门时,那种被无数隱藏镜头窥视的感觉,那种被当作猎物盯上的芒刺在背感,让他第一次尝到了恐惧的滋味。

他知道,自己被陈惠万那个杂种,和icac这群疯狗,联手拖进了一个泥潭。

他拿起书桌上一部从未在警署登记过的加密电话,拨通了一个號码。

电话那头很快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老板。”

“墨水行动,可以开始了。”戴维斯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

“明白。”

掛断电话,戴维斯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著被夜色笼罩的、波光粼粼的大海。

海面上,一艘豪华游艇正亮著灯,传来隱约的派对音乐声。

那曾是属於他的世界。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追书就去101看书网,?0?????????????。??????超方便】

“陈惠万,”他对著玻璃上自己的倒影,无声地低语,“游戏,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两天,香江的舆论场,悄然起了一丝微风。

风,最先从几家立场向来亲近政府和警方的报纸上吹起。

在港闻版的角落里,出现了几篇不起眼的“豆腐块”文章。

《工商报》的標题是:《icac办案手法惹爭议,警队內部现忧虑声音》。

文章引用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警官”的话,称廉署此次行动的唯一突破口,似乎仅依赖一名“有社团背景的关键证人”,这让警队內部对证据的单一性和潜在的诬告风险,感到不安。

《新岛日报》则更为直接,一篇题为《黑金政治的幽灵?》的短评中,记者以担忧的口吻写道:

“……当三合会势力不再满足於街头火併,而是试图利用法律程序,將黑手伸向权力核心,这是否会成为动摇香江法治基石的危险先例?值得每一位市民深思。”

这些文章,像投入水中的几颗小石子,並未激起太大的浪,但它们成功地在公眾心中,投下了一圈圈怀疑的涟漪。

人们开始窃窃私语:那个叫陈惠万的,真的那么乾净吗?icac会不会被利用了?

紧接著,一位以言辞犀利、立场保守著称的大学教授,在报纸的专栏里发表了一篇题为《信任的代价》的文章。

文章中,他痛心疾首地指出,在一个健康的社会,执法机构的权威不容挑战。

如果仅凭一个“污点证人”的片面之词,就能让一名战功彪炳的高级警官停职,那么未来,是否任何一个罪犯都可以通过诬告来逃避制裁?

这篇文章被多家报纸转载,戴维斯的名字,巧妙地从一个“贪腐嫌疑人”,开始被包装成一个“制度的牺牲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