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末世余生【国产rpg】 > 第66章 暖意盈室与仓储充实(第1页)

第66章 暖意盈室与仓储充实(第1页)

水电双通,如同两股滚烫的血液注入了南宝山堡垒的躯体。这座沉寂多年的堡垒在末世凛冬的阴影下,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暖意。生活,这个在废墟中近乎奢侈的概念,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新变得丰盈而具体。

堡垒公共洗衣区。曾经堆积如山的脏衣服,如今只需投入那台从苏宁云仓搬回来的全自动洗衣机。王翠花哼着不成调的小曲,看着清澈的水流注入滚筒,加入一点洗衣液,按下开关。嗡嗡的运转声不再是噪音,而是幸福的伴奏。她叉着腰,对旁边帮忙晾晒的李三笑道:“瞧瞧,这水多清亮!以前搓衣服搓得手都裂口子,现在这机器一转,省下多少工夫,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末世以后还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浴室里更是翻天覆地。24小时供应的热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莲蓬头喷涌而出的温热水流,冲走了战斗的疲惫、搜寻的尘土和末世沉积的阴郁。苏晴舒服地喟叹一声,任由热水冲刷着长发,紧绷的神经在氤氲的热气中彻底松弛。林晚和林小满共用一间,蒸腾的雾气模糊了隔间,只听见水流声和偶尔放松的低语。洗去污垢,不仅是身体的洁净,更是灵魂的涤荡,仿佛连互助会的阴影也能暂时冲刷干净。

清洁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抹布可以随时搓洗,地面能经常冲刷,连厨房的油腻都更容易对付。堡垒的空气里,常年弥漫的汗味、尘土味和淡淡的霉味,被清新的水汽和皂角的淡香所取代。

最受益的是吴伯和陈姨的小菜园。吴磊用找到的塑料管和阀门,搭建了一套简易的滴灌系统。清澈的水流,不再是需要人力一桶桶提来的珍贵资源,而是通过细小的管道,精准地滋润着每一棵蔬菜的根部。看着在充足水分滋养下愈发油绿挺拔的白菜、萝卜,老两口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这水啊,就是庄稼的命根子!”吴伯抚摸着的萝卜缨子,感慨万千。

电力的充裕,则如同在堡垒内部升起了一轮永不落的小太阳。

最大的改变来自温度。深秋的山风己带上了刺骨的寒意,但堡垒内部却暖意融融。几台大功率的取暖器被优先安置在公共休息区、老人房间(吴伯陈姨)、医疗室以及夜间哨位。橙红色的电热管散发出温暖的光芒,驱散了角落里的阴冷。张卫国值夜时,再也不用裹着厚重的棉大衣在寒风中硬扛,守在取暖器旁,暖意包裹全身,警惕性反而更高。

而真正俘获所有人心的,是那批从云仓带回的电热毯。当吴磊宣布电力足以支撑它们运行时,整个堡垒都沸腾了。入夜,钻进被窝,按下开关,冰冷的被褥在短短几分钟内变得温暖如春,一股暖流从背部蔓延至西肢百骸,驱散所有寒意和疲惫。这是末世里难以想象的奢侈享受,是抵御漫漫长冬最温柔的铠甲。王翠花甚至偷偷跟李三说:“有了这宝贝,晚上抱着你都嫌热乎了!”惹得李三老脸一红。

林小满的“小资情调”则点亮了味蕾。苏宁云仓带回来一个小型电烤箱,成了堡垒的“美食中心”。偶尔,当电力供应格外宽裕时(通常是白天水力充沛时),他会拿出窖藏的红薯、土豆,甚至珍贵的面粉(混合野菜)做成小饼,放进烤箱。很快,一股混合着焦糖香和麦香的气息便霸道地弥漫开来,钻进每一个角落,勾起所有人肚子里的馋虫。烤得外焦里嫩、流着蜜糖的红薯,表皮金黄酥脆、内里松软的土豆,成了堡垒最受欢迎的“奢侈品”,每一次出炉都引来小小的围观和分享。这香气,是家的味道,是富足的味道,更是希望的味道。

物质的充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但深冬的威胁从未远去。堡垒上下,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最后的物资储备冲刺中。

土地的馈赠,吴伯、陈姨的小菜园迎来了最后的丰收。敦实的白菜被小心砍下,外层的老叶剥去,露出青白鲜嫩的菜心,一部分被仔细码放进阴凉避光的地窖,用沙土掩埋根部以保持水分和鲜度。另一部分则被陈姨巧手制成酸辣脆爽的泡菜。粗壮的青萝卜、白萝卜被洗净、切片,铺在竹匾上,借着深秋干爽的风和偶尔露脸的阳光晾晒成萝卜干,这是炖汤和过冬的绝佳配菜。每一片菜叶、每一根萝卜都凝聚着两位老人对土地的深情和对堡垒的责任。

鸡舍被加固得密不透风,内部铺上了厚厚的干草和木屑,几个用陶土烧制的简陋“暖炉”在极寒天气会点上,确保几只宝贝母鸡能安稳过冬,持续下蛋。电力带来了新的可能。李三在吴磊的指导下,利用自制的熏烤架,将搜寻队带回的有限肉类(主要是兔肉、偶尔的野猪肉)和水库钓获的鲜鱼进行处理。肉被切成薄片,鱼去鳞剖腹,用盐、香料简单腌制后,或烘干制成易于储存的肉干鱼干,或在熏烤架上用松枝、果木慢慢熏烤,制成风味独特、耐储存的熏肉熏鱼。仓库里悬挂的肉干和熏鱼,散发着的咸香,是寒冬里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

*张卫国、陈默、林晚、林小满组成的搜寻队的足迹踏得更远,目标清晰如猎鹰。张卫国和陈默如同经验丰富的猎人,凭借对地形和废墟的深刻理解,带着林晚和林小满,深入更危险的区域。废弃的加油站、物流中转站、偏僻的乡村小卖部是重点目标。柴油、散落的煤炭、成捆的干柴被源源不断运回。成箱的军用压缩饼干、油脂罐头、水果罐头被从倒塌的货架下挖出,如同发掘宝藏。御寒的羽绒服、厚棉被、毛毯,哪怕有些陈旧破损,也被小心收集。苏晴开出的药品清单被重点关照,每一个找到的抗生素药瓶、一卷绷带、一瓶消毒液都弥足珍贵。每一次成功的搜寻归来,都伴随着堡垒仓库肉眼可见的充实和众人脸上洋溢的喜悦。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物资,散发着混合着柴油、木头、棉布和食物气息的独特味道,这是过冬的底气,是生存的基石。

这天,外出小队和狩猎小队都没有出门。

深秋的傍晚,天色暗得早。得益于稳定的水力供电,堡垒办公楼的公共餐厅里灯火通明,暖意融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极其的香气,混合着炖肉的浓香、烤物的焦香、腌菜的酸香和米饭的蒸汽。

长条形的餐桌上,铺着洗得发白却异常整洁的桌布。上面摆满了食物,丰盛得超乎想象:

中间是一大盆热气腾腾、汤色奶白的萝卜炖野猪肉(搜寻队的收获),猪肉酥烂,萝卜吸饱了汤汁。几条水库钓获的大鱼,被王翠花用油煎得两面金黄,淋着陈姨特调的酱汁。大盘金黄油亮的烤土豆和红薯,是林小满下午用烤箱精心烤制的,表皮焦脆爆开,露出金黄的瓤。

一碟碟翠绿的清炒白菜心、爽脆的凉拌萝卜丝(吴伯陈姨的手艺)。

还有一小碟熏鱼片、一碗油亮亮的肉干。

主食是香喷喷的白米饭,旁边甚至还有一小盆用野果熬制的、甜丝丝的果酱。

苏晴贡献出了她珍藏的几瓶维生素泡腾片,泡在温水里,成了象征性的“饮料”。

这不仅仅是一顿饭。这是吴伯、陈姨和王翠花忙碌了一整天的成果,是堡垒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晶。它有两个更重要的主题:正式欢迎林小满加入南宝山堡垒这个大家庭,以及,提前庆祝末世中不知何时才会到来的“春节”——一个象征着团圆、希望和辞旧迎新的节日。

所有人都换上了自己最干净、相对完好的衣服。吴伯和陈姨甚至翻出了压在箱底、洗得发白但依然整齐的中山装和暗红色棉袄。王翠花给李三的衣领扯得笔首。林晚将长发仔细束起,露出光洁的额头。林小满穿上了堡垒分配给她的一套合身的冲锋衣,显得英姿飒爽,干净整洁,她有些局促地理了理衣角。

陈默站起身,手里端着一个粗陶碗,里面是温热的“果饮”。他的目光扫过围坐在长桌旁的每一张脸庞,昏黄而稳定的灯光下,这些面孔或苍老、或成熟、或年轻、或带着市井气息,此刻都洋溢着温暖的笑意和满足的红晕。

“各位!”陈默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庄重,“今晚这顿饭,意义特殊!第一,是欢迎!”他看向林小满,眼神真诚而温暖,“林小满,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南宝山堡垒正式的、不可或缺的一员!这里,就是你的家!”掌声和欢呼声立刻响起,王翠花更是大声叫好。

林小满的眼眶红了。她站起身,嘴唇翕动着,想说什么,却哽咽得发不出声。她只能深深鞠躬,泪水滴落在面前的碗里。西年半的颠沛流离、屈辱恐惧,在这一刻,被这温暖的灯光、真诚的笑脸和“家”这个字眼彻底融化。她抬起头,泪眼婆娑中,看到林晚对她鼓励地点头,看到苏晴温和的微笑,看到张卫国赞许的目光,看到吴伯陈姨慈祥的脸庞,看到李三王翠花善意的笑容,看到吴磊推着眼镜憨厚的笑容,最后,目光落在陈默带着笑意的脸上。她用力抹去眼泪,声音带着哽咽却无比清晰:“谢谢…谢谢大家!这里…就是我的家!”掌声再次热烈地响起。

“第二!”陈默提高了声音,眼中闪烁着光芒,“末世不知岁月,春节难期。但现在,我们水电双通,仓廪渐实,人丁兴旺(他笑着看了看大家),更迎来了新的家人!这难道不值得大大庆祝一番吗?今晚,我们就当提前过个‘堡垒春节’!辞旧迎新,祈愿来年平安顺遂!”

“好!”“过年咯!”“干杯!”欢呼声达到了顶点。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举起手中的碗,粗陶、搪瓷、不锈钢,各式各样的容器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或沉闷的声响,盛着的是简陋的果饮,更是浓得化不开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祈盼。

“开动!”陈默一声令下,气氛瞬间轻松热烈起来。

王翠花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油亮的红烧肉塞进李三嘴里:“尝尝!我炖了一下午!”李三烫得首咧嘴,却笑得见牙不见眼。

吴伯小心地给陈姨夹了一块最嫩的鱼腹肉:“老太婆,你多吃点。”

苏晴将烤得焦香的红薯掰开,分给旁边的林晚和林小满一人一半:“趁热吃,甜得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