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粟米汤饼下肚,陈笙感觉自己终于从“低电量模式”切换回了正常状态。
他抢在刘大牛起身前,麻利地掏出十文钱付了账。
“哎!陈兄弟你这是干啥!”
耿首的刘大牛被他这操作搞得一愣,顿时不乐意了,非要把钱塞回来。
“大牛哥,你带我来镇上,我请你吃碗汤饼不是应该的嘛!再推来推去,可就生分了啊!”
陈笙笑着把他的手推了回去。
一顿饭的功夫,陈笙心里己经有了一本账。
这更像是一次精准的“市场调研”。
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一碗汤饼五文钱,属于底层消费。
翘嘴鱼的“出厂价”是十五文一斤,
到了鱼贩老张的“零售端”,估计能卖到二十文以上,利润率超过30%。
啧,古代这生意,大有可为啊!
“陈兄弟,这丰穗镇看着不大,但十里八乡的都来这儿赶集,好东西多着呢!”
刘大牛见他看得出神,热情地当起了向导。
两人信步闲逛,刘大牛指着粮摊介绍:“你看,最常见的就是粟米,一斗三十六文。那边白花花的稻米,普通的一斗要六十文,要是上好的,得一百二十文!”
陈笙点点头,心里默默换算了一下。
一斗十二斤,一斤粟米三文钱,一斤好米十文钱。
这粮价,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压力可真不小。
他又看向蔬菜区,番茄、丝瓜水灵灵的,价格在三到五文钱一斤。
“大牛哥,咱们先别逛了。”
陈笙拉住了还想继续介绍的刘大牛。
“正事要紧,咱们得主动出击,找咱们的‘目标客户’去!”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锦袍、体态微胖的中年男子,在一群家丁的簇拥下,慢悠悠地踱进了集市。
他挺着肚子,下巴微微扬起,每一步都透着“养尊处优”西个大字。
“来了!行走的二百文!”陈笙眼睛一亮,心中给此人打上了“头号冤大头”的标签。
刘大牛也瞧见了,立刻热情地迎了上去:“王员外,您今儿来得巧啊!”
王员外“嗯”了一声,目光在鱼摊上扫了一圈,显然没看到什么满意的。
刘大牛立刻抓住机会,指着陈笙笑道:“员外您看,我这兄弟今天可弄到个稀罕宝贝!”
陈笙极有眼色地将背篓放下,一把掀开盖着的芭蕉叶。
那只被捆得结结实实的“铁将军”,在阳光下露出了它那黑中泛紫的霸气背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