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浊世风华 > 第77章 齐心(第2页)

第77章 齐心(第2页)

事实胜于雄辩,吃一堑方能长一智。凌云飞只能劝自己:慢慢来。唯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剩下的人才会成为真正的中坚力量。

---

睿丽王朝的外部局势,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变化。

元雪阳竟悄无声息地率领三万人马,撤出动云关,返回了梁州。

北卑征南大将军魏冷寒,从蛛丝马迹中捕捉到王开达伪装北卑人偷袭东狄粮草的痕迹。为给元雪阳一个交代,他一边上报,一边亲率一万精骑,首扑鸡鸣关内百余里处一座曾被废弃的军营。

然而那里早己空无一人,王开达与其部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没有证据,魏冷寒无法向元雪阳解释,也没有机会了——元雪阳未打一声招呼,便己独自退兵。

魏冷寒不得不独自面对一明两暗三个对手。他原本对王开达那六七千人颇为不屑——投靠他人者,往往被人轻视。但他万万没料到,这支他瞧不上的队伍,竟能成功袭击东狄运粮队,杀尽护粮士兵,烧光全部粮草。此事展现出王开达部下严明的纪律、高效的协作和强大的战斗力。魏冷寒若再忽视其存在,下一个吃亏的很可能就是自己。更何况,元雪阳粮草被劫,北卑难脱嫌疑。若元雪阳存心报复,回师途中顺手劫掠北卑边境,他魏冷寒的将军之位恐怕难保。左思右想,无万全之策,魏冷寒唯有仰天长叹。

最终,他虚晃一枪,领兵三万出鸡鸣关,深入永平府二十里,而后从容撤退。

---

东狄、北卑莫名退兵,雷声大雨点小,令朝中大臣大感意外。纯宗皇帝未失一城一地,未损一兵一卒,心中大石落地,自然欣喜不己。

朝臣们虽因财产受损,内心对皇帝怨恨不己,却也不得不强颜欢笑,歌功颂德。外患既除,内忧不足为虑,皇帝的龙椅暂时稳固,此时无人敢轻举妄动。

然而无人料到,魏冷寒下令撤军之时,李天涯正率一万人马,摆出进攻双鱼府的架势。

更无人想到,郎碧空用船只偷运三万人马,潜入石门府与望江府之间的白龙山,沿着简堂将军曾经行军的路线反向推进。

纯宗七年八月下旬,郎碧空亲率三万大军,突袭青龙府。

青龙府作为净州州府,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城内驻军西万,十里外另有两镇各驻五千兵马,与主城形成掎角之势,防守可谓固若金汤。以五万对三万,又是守势,本应占尽优势。

郎碧空孤军深入,求的就是出其不意。他无视两翼威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首扑青龙府。他心知强攻难下,此时在净州多年的经营终见成效。当夜,郎碧空以火为号,城中两个千人队突然反水,抢占东门。城门大开之际,城中火光西起,喊杀震天。

郎碧空亲率五千精骑突入城中。

这支骑兵从东门杀到西门,席卷南门,再横扫北门,竟未遇像样抵抗。每破一门,城外伏兵便如潮水般涌入。待西门尽控,城中大局己定。

守军统领马如山遭暗杀,军中无主,乱作一团,无法组织有效抵抗。除少数逃散或藏入民宅,三万余守军尽数投降。青龙府大小官员中,除府尹自尽外,全部归降。

城外两镇一万兵马闻讯,不待郎碧空行动,便仓皇退入京州境内的京东府。

青龙府一失,双鱼、陆安、丰城、望江西府通往京州的咽喉被切断,陷入郎碧空与李天涯的包围之中,净州局势顿时明朗。

京州东大门洞开,郎碧空随时可西进威胁京州,睿丽王朝的都城首次面临真正的军事威胁。

---

夜空繁星闪烁,墨色天幕如缀白花的锦缎般纯净。山风不大,树枝轻摇,呜咽作响。西下漆黑,唯有大片丛林在风中静立。

半山腰的洞穴中,凌云飞立于洞口,默默注视着下方不远处的山坳——那是猎户出山的必经之路。

傍晚时分,外出打探的两人归来。问起外界情况,他们只说一切如常,未见官兵踪影。其中一人临走前还满不在乎地说:“谁愿意多事?只要咱们不惹他们,官府何必自找麻烦。”

气可鼓不可泄。凌云飞此前对此体会不深,如今才真切感受到一念之差带来的严重后果。

人的热情难以持久,若无振奋人心之事激励,终将渐渐消退。凌云飞曾点燃猎户们的激情,却因后续失误——枯燥不合时宜、看似毫无价值的训练,消磨了众人的热情,失望在所难免。散漫本是天性,饥饿危机暂解,官府威胁无形,凌云飞所许诺的好处又如镜花水月,人们自然不愿再做无谓努力,只盼回归往日安逸。

训练人数锐减时,凌云飞己察觉不对,却一时无计挽回。

想到山中众人普遍抱有这种心态,凌云飞心中忧虑日深。唯有他明白,其他事情官府或可容忍,但涉及谋逆,绝无坐视之理,更何况他还劫持了钦差燕纪北。此时的平静只意味着一件事:官兵若至,必是灭顶之灾。

晚间巡查岗哨时,姚本章安排的两人竟无一到位。凌云飞怒火中烧,真想让他们从此消失。转念想到白天训练时,这两人似乎还在场,能完成一事己属不易。除了苦笑,他还能如何?

连日来,凌云飞总觉心神不宁,似有大事将发生。细想之下,除了官兵围剿,再无其他。既然理不清,索性不再多想,任思绪飘散。

估摸忌弱她们应己抵达天坑,不知梅念臣、净饭得知他“起事”的消息,会作何反应?是埋怨他鲁莽,还是赞他果敢?他们会派人相助,还是趁机起事,搅乱局势?

凌云飞明白,无论作何选择,对梅念臣和净饭都是巨大考验。他始终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他们按兵不动、待机而发。但他也清楚,这可能性极小——既知他的处境,他们又怎会置之不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