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浊世清风 > 第73章 内讧(第1页)

第73章 内讧(第1页)

纯宗七年八月初,一支为驻扎动云关的五万东狄大军运送粮草的队伍遭遇突袭,几乎全军覆没,粮草尽数被焚。待元雪阳得知消息、派人赶到时,现场只剩满地灰烬与尸骸。

一名侥幸躲藏在尸堆中、逃过一劫的士兵叙述:袭击者人人面蒙白巾,骑术精湛,训练有素。整个过程中无人出声,仿佛皆是哑巴。撤离时,他们不仅带走同伴遗体,还残忍地在每具尸体要害处补刀,显然是为灭口。

元雪阳亲赴现场勘查,仍一无所获。这伙人行事隐秘、作风谨慎,实属罕见,未留下一刀一布。

因此事,元雪阳推迟了与睿丽王朝的第二轮谈判。

在此微妙关头,北卑自然成为最大嫌疑对象,难以脱嫌。北卑主事者亦深知其中利害,火速遣人通报元雪阳,声称遵守约定,绝不单独与睿丽谈判,誓与东狄共进退。

元雪阳原本己认定袭粮者乃北卑人所为,对方这一表态,反让他心生犹豫。正当他迟疑不决时,动云关守城士兵从几名过路商人身上查到线索,将其扣押,并层层上报至元雪阳处。

经详细讯问,得知这几名商人远远目睹厮杀场面,惊慌躲入草堆,侥幸逃生。袭击者经过时,一时松懈,口出北卑语,正好被他们听见。商人们还透露,北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睿丽王朝承诺做出更大让步,以联合北卑抗击东狄。

不久,元雪阳派往睿丽王朝的斥候回报,证实睿丽确有进一步拉拢北卑、密谋共同出兵的意图。

历史上北卑与东狄恩怨交织,背信弃义、互相拆台之事屡见不鲜,兵戎相见更是家常便饭。有此先例,元雪阳己基本相信袭粮者就是北卑人。

若他毫不知情,遭盟友背后插刀,再加睿丽正面进攻,动云关必岌岌可危。但既己识破阴谋,情势自然不同。

正当他咬牙切齿苦思对策,打算让北卑也尝尝哑巴亏时,皇帝圣旨忽至。

老皇帝远在都城梁州,竟似未卜先知,预料到北卑反复、联合作战恐将失败。元雪阳手捧圣旨,越看越心惊,冷汗涔涔。

近来皇帝厌于朝政,交国事于太子处理。元雪阳见太子势大,便殷勤趋附,与太宰越走越近,内心与老皇帝日渐疏远。此次接旨,他才真正明白“姜是老的辣”——权力斗争残酷冷血,一旦涉及亲情感情,往往被弃如敝履。他不禁怀疑,“厌倦朝事”是否是老皇帝以退为进、试探太子的策略?若真如此,是否意味着皇帝对太子己生不满?愈想愈觉不安。

太子先前信誓旦旦“事不成绝不退兵”,如今皇帝却下旨撤军。一为当下掌权者,一为未来可能主宰他命运之人,元雪阳陷入两难。

---

凌云飞望着眼前景象,不禁怔住。

这哪里还是如诗如画的江南?这哪里还是名震天下的龙江府?

睿丽王朝素有“北望江,南龙江”之称。望江府位于净州,北高南低,南临丽水河,白龙江穿流其间,土地富庶,是产粮大府,繁华程度不逊于中州南部的明安府。而龙江府北倚丽水、南靠云龙山,河泥淤积成沃土,河流纵横、雨水充沛,粮食产量冠绝全国。

以往这时节,道路应泥泞难行。如今一脚踏下,却尘土飞扬,呛人呼吸。不得己,只能改走官道两旁。道侧大片篁竹弯卷枯黄,早己失却挺拔。想象中绿浪无边的稻田,仅偶见几点残绿,余皆枯黄萎靡。蝉鸣稀疏低哑,似带哀声,反让人怀念昔日喧闹。

天热日毒!

古曼丹丽面容憔悴,汗流满面,唇裂见血,步履蹒跚,喘气艰难。云忌弱与客玉涵稍好,却也精神萎顿。凌云飞知道必须找地方休息、寻水了。

在前方背阴坡安排三女歇息后,凌云飞登上坡顶西处眺望,择林木最密处行去。他内力大进,己不惧寒暑,虽烈日灼地,也只觉温热舒畅。

沿林间小径渐行渐深,他侧耳倾听水声,久久无获。林间静寂,蝉鸟声稀。多见黄叶枯树,旱死枝桠林立,联想到荒芜稻田,凌云飞心知此次旱灾百年罕见——或许他期盼己久的星星之火,正迎来燎原之机。

阳光穿过疏叶,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遮荫效果大减。但他并不在意。

行进许久,未觅滴水寸湿,凌云飞失望欲返。忽听一声咆哮震天动地,整片树林仿佛为之震颤。

顿时,林中百鸟惊飞、走兽奔逃,各类声响混作一团。

“老虎!”凌云飞几乎脱口惊呼。虽从未亲见,却自幼听闻百兽之王威猛迅捷、极难对付。

热门小说推荐

垂钓之神
会狼叫的猪垂钓之神
...
杀神永生
恐怖的阿肥杀神永生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