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精神病人是怎么治疗的 > 第41章 机械的日常(第1页)

第41章 机械的日常(第1页)

发出那条示弱意味的信息后,陆长年便彻底将那个社交小号抛诸脑后,如同真正放下了那段危险的“兴趣”。他的生活似乎回归了一种刻板的、近乎机械的规律。

早晨七点。闹钟准时响起。陆长年睁开眼,没有寻常人起床时的挣扎与迷糊,眼神在接触到从窗帘缝隙透进的微光时,便己恢复了清明。他缓慢地坐起身,背部愈合的伤口传来一阵熟悉的紧绷感。他轻轻活动了一下肩胛,感受着肌肉的拉伸与疤痕组织的阻力,这是“黑水镇”留下的印记,也是他每日的晨间仪式——用疼痛提醒自己现实的重量。

洗漱,剃须。镜子里的人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沉静,看不出丝毫波澜。他仔细检查了面部,确认没有因噩梦或压力留下黑眼圈之类的痕迹。科塔尔的低语在此时变得格外清晰,仿佛在评论一件与己无关的物品:“皮囊保养得尚可。”

七点半。简单的早餐:燕麦粥,水煮蛋,一杯黑咖啡。他坐在厨房的小餐桌前,慢慢地吃着,目光落在窗外楼下开始喧闹起来的早点摊。司汤达综合征让他能“欣赏”那升腾的蒸汽、忙碌的身影和来往食客构成的充满烟火气的画面,但这欣赏是隔着一层冰冷玻璃的,如同观看一场无声电影。异己手安静地握着勺子,动作稳定,没有任何异常。

八点十分。他步行前往警局。深秋的晨风带着凉意,卷起路边的落叶。他混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步伐稳健,目光习惯性地扫过周围的环境——报亭老板打着哈欠拉开卷帘门,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追赶公交车,清洁工挥舞着扫帚与落叶作战。弗雷格利综合征如同一个无声运行的背景程序,扫描着擦肩而过的面孔,大部分是模糊的、无意义的噪音,偶尔会捕捉到一丝焦虑、疲惫或麻木的情绪碎片,被他瞬间归档,不予深究。

八点半到下午五点。警局的工作。他处理着堆积的文书——盗窃案的结案报告、纠纷调解的记录、需要补充侦查的卷宗。他的办公桌整洁得近乎刻板,文件分类清晰,笔筒里的笔按长短排列。同事们偶尔会过来讨论案情,或闲聊几句。他能恰到好处地回应,表情专注或适时露出浅淡的笑容,但内心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感。他能感觉到,队里氛围似乎有些不同,关于邻市昏迷案和新型致幻剂的内部通报多了起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但没人将这与他的“病假”联系起来。他像一个安静的齿轮,精准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不超前,也不落后。

午餐时间。他通常在警局食堂解决。选择一个靠窗的角落,安静地吃完一份套餐。他会留意周围同事的交谈,捕捉那些可能与“符号”、“青少年”、“神秘”相关的只言片语,但收获甚微。大部分讨论依旧围绕着常规案件和生活琐事。

下班后。他不再加班。准时离开警局,但回家的路线并不固定。有时会去超市采购,推着购物车,在货架间缓慢行走,像任何一个为生活操持的普通人。他会仔细比对商品的价格和成分,偶尔会因为某个包装的设计(司汤达的影响)而多看两眼,但最终选择总是理性而实用。他会买一些易于储存的食物、新的绷带和消毒药水。

傍晚。回到公寓。反锁门,进行例行的安全检查。然后,他会花一个小时进行恢复性训练。动作舒缓而专注,主要是拉伸和核心力量的练习,小心地避开背部的伤处。异己手在训练中表现得异常“合作”,甚至能辅助完成一些需要平衡的姿势。训练结束后,汗水浸湿了额发,身体的疲惫反而带来一种真实的、掌控自身的感觉。

晚餐。通常是加热中午的剩饭,或者煮一碗简单的面条。他会在吃饭时看一会儿新闻,本地台的民生新闻,国家台的时事报道。屏幕上的光影闪烁,报道着与他所处的黑暗世界截然不同的“现实”。他能冷静地分析新闻背后的逻辑和立场,科塔尔的抽离感让他不会被轻易煽动情绪。

夜晚。这是一天中最为漫长的部分。他很少开大灯,只留一盏阅读灯,在书房里翻阅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书籍——犯罪心理学、符号学简史、甚至是一些关于量子物理的科普读物。阅读时,他能暂时逃离现实的纷扰,沉浸在知识的逻辑体系中。但他的大脑总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理论与“黑水镇”的见闻进行对照、联想,试图找到解释那一切的框架。

睡前,他会进行十五分钟的冥想。这是与体内那些“工具”沟通的时刻。他不再试图压制或对抗,而是像观察潮汐一样,感受着科塔尔的虚无、司汤达的躁动、弗雷格利的警觉以及异己手的沉默。他尝试去理解它们的“韵律”和“需求”,寻找一种更和谐的共存方式。这个过程并不总是顺利,有时会被突如其来的、关于矿坑黑暗和能量光束的噩梦碎片所打断。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平静得近乎凝固。那部用于联系顾沉岩的新手机,一首沉默着,藏在书架后面,如同一个被遗忘的计时炸弹。

背部的伤疤逐渐从深紫色变为暗红色,最终留下了一道浅白色的、扭曲的印记。身体的疼痛基本消失,但那种深入骨髓的警惕感,却如同这疤痕一样,成为了他的一部分。

他像一位在暴风雨眼中等待的水手,表面平静地修补着船帆,擦拭着罗盘,但所有的感官都紧绷着,等待着风眼过去后,下一轮更猛烈风暴的来临。

他知道,顾沉岩,或者他背后的那个存在,绝不会任由他就此“退出”。沉默越久,可能意味着接下来的动作越是石破天惊。

他只是在等待。用这种近乎偏执的日常,维持着内心的秩序,积蓄着力量,等待着那个必将到来的、打破平静的时刻。

它们在这种极致的压抑与等待中,没有崩溃,反而被锤炼得更加内敛、更加深邃,如同深海之下的暗流,表面平静,内里却蕴含着足以颠覆一切的力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