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重生1990作者飘风 > 第67章 差异化破局(第1页)

第67章 差异化破局(第1页)

会计的背叛像一根毒刺,扎在风尚团队每个人的心上。但林烨知道,此刻不是追查内鬼的时候,生存才是第一要务。

“把所有的愤怒和委屈,都给我转化成动力。”晨会上,林烨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团队成员,“家乐福想用价格战碾死我们,我们就告诉他们,这片土地的水有多深。”

他成立了三个特别行动组。第一组由赵小军带队,深入本地农户和养殖场;第二组由张大壮负责,整合剩余的物流资源;第三组他亲自挂帅,研发具有本土特色的独家商品。

赵小军的第一站是城郊的李家庄。听说要首接给超市供货,老村长首摇头:“后生,我们一首都是卖给批发市场的,不懂你们那些规矩。”

“不要规矩。”赵小军当场拍板,“您今天摘的菜,我下午就来拉,现金结算。”

老村长将信将疑地答应试一次。下午,当赵小军真带着现金来收购时,整个村子都轰动了。

“这菠菜,早上还在地里呢!”一个大妈摸着新鲜的菜叶,不敢相信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

与此同时,张大壮改造了原有的配送体系。他招募了下岗工人组成配送队,统一着装,培训服务礼仪。每辆配送三轮车上都贴着醒目标语:“邻里服务,一小时送达”。

“我们要做的不是送货,是送温暖。”林烨在配送队出征前动员,“记住每个老人的喜好,知道谁家有病人需要安静,晓得哪户孩子放学早。这些,家乐福永远学不会。”

最关键的突破来自林烨亲自负责的产品研发。他在整理东风厂老档案时,发现了一批八十年代的设计图纸——带有本地传统刺绣元素的服装样式,当时因为“太过花哨”没有被量产。

“就是它了!”林烨立即召集老师傅们,“我们要复活这些设计,做真正的‘本土时尚’。”

特需车间里,老师傅们看到这些熟悉的图样,眼睛都亮了。李秀兰师傅抚摸着图纸,声音哽咽:“这是我师父的手笔。。。没想到还能重见天日。”

第一批“城韵”系列服装很快问世。将本地传统纹样与现代剪裁结合,每件衣服都带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印记。

然而,推广过程并不顺利。当林烨带着样品去谈渠道时,得到的多是质疑:

“太花哨了吧?现在都流行素色。”

“这价格,能卖出去吗?”

转机出现在一位省城来的客商身上。这个做外贸生意的老板一眼就看中了“城韵”系列的文化价值,当场订了五十套,说要带到广交会试水。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批衣服在广交会上大受外商欢迎。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特需车间不得不连夜赶工。

“原来我们的文化这么值钱!”工人们第一次感受到,手艺可以变成骄傲。

首战告捷,林烨趁热打铁,推出“本土商业联盟”专属产品线:定制包装的本地特产、传统工艺的日用品、甚至与老字号餐馆合作开发便携装菜品。

这些带着浓厚本土气息的商品,与家乐福标准化的进口商品形成鲜明对比。

服务层面的差异化也在同步推进。张大壮的配送队很快成为小城一景。穿着统一制服的配送员,不仅送货上门,还帮老人换灯泡、代缴水电费。这种“超值服务”迅速赢得口碑。

“小李啊,今天有新鲜的鲤鱼吗?”东街的王奶奶每天准时等在门口。

“特意给您留了一条活的!”配送员小李从保温箱取出活蹦乱跳的鲤鱼。

这种人情味,是家乐福标准化服务无法比拟的。

然而,家乐福很快做出反应。他们大幅调低生鲜价格,部分商品甚至低于产地收购价。明显是要用资本优势,打垮风尚刚刚建立的供应链。

“这是亏本赚吆喝啊!”赵小军看着对方的海报,气得牙痒痒。

林烨却笑了:“等的就是这招。”

他立即启动预案:一方面,通过商业联盟统一采购,进一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在店内设立“价格对比区”,明码标价,让顾客自己判断价值。

更重要的是,他打出了文化牌。

“他们卖的是商品,我们卖的是乡愁。”林烨亲自撰写了宣传文案,讲述每件商品背后的本土故事:李家庄的百年种植技艺,东风厂老师傅的手工传承,老字号餐馆的秘制配方。。。

这些故事通过当地报纸、电台传播,引发了市民的情感共鸣。

周末,风尚旗舰店举办“本土文化节”。请来老艺人表演,现场制作传统小吃,展示“城韵”服装的设计过程。活动现场人山人海,很多顾客甚至从邻县赶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