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唐宗汉武的墓 > 第076章 宫斗疑云(第1页)

第076章 宫斗疑云(第1页)

回到长安,我第一时间回到李家府邸。我很意外李敢和义父都不在,家里只有李陵和女眷们。

李陵告诉我:二大爷让我一回家就去找他一下,说他有重要信息让我传去代郡。

于是我在让小黄歇息片刻后便又骑上小黄去了二大爷家。这时二大爷并不在家,只有李宇得到二大爷的指示在家等我。

李宇的状态很不好,他告诉我:最近朝堂上不太平,在我们破了“淮阳盗钱案”后不久,皇帝刘彻的宠妃王夫人就死了,然后刘彻也莫名其妙生了一场重病。病好后刘彻一首疑神疑鬼,三天两头召集朝廷大佬们去甘泉宫开会,开始只是召集军职大佬,后来连行政职务的也都被要求去开会。

在大概半个月前的一次会议以后,朝廷传出旨意要削减李家军募兵数量,说是近年的国库预算有六成五都花在了军费上(主要是漠北之战的后续抚恤、嘉奖还有战马投入、修长城等),国家己经不可能再养那么多募兵。

李宇说看在二大爷和卫青的面子上,这次朝廷给李家退伍募兵的预算还可以,二大爷也知道现在朝廷确实国库空虚,所以二大爷和李敢商量之后就同意了这次裁军。

在正式办完募兵退伍的交接手续后,李敢就报了出差,带着退伍补偿金去了代郡找义父。本来也就那么回事了,但是两天前,皇帝刘彻又召集人去甘泉宫开了一场会,据说会议气氛非常紧张,皇帝指桑骂槐的把二大爷、卫青、公孙贺等大佬都训了,会后还根据某个术士的提议作了一个没正式公布的规划:要把目前在关中地区的军屯牧场全部迁到陇西,而老兵营的营地也在规划牧场的范围内。

二大爷觉得这么频繁的针对李家有点不能忍,于是难得刚了一下,拿出高祖御赐李家一营募兵看守李家家族墓地的掌故说事,才让皇帝暂缓了这个计划。但是二大爷觉得这样下去很不好,所以他在今天又被喊去开会前写了个“篆体密文”的信,听说我估计今天就能回长安,就让人去通知了李陵喊我到府上来拿这个“篆体密文”的信,带去代郡给义父和李敢。

李宇交代说:按照二大爷的说法,这个信倒不是十万火急的,让我休息一天休息好了再出发,路上也不用太赶,于是我拿了信便回府休息了。

次日一早,我跟府上的女眷和李陵交代了二大爷的任务就骑着小黄又出发了,路上正好路过冯翊阳陵,我到还没正式履新的程丕家里找到程丕,请他帮忙把会落后我们几天到长安的三个月的禄米送到李家府邸。

程丕告诉我:他一回来就听了很多八卦,说皇帝最近遭遇了很多“灵异事件”,加之国库空虚和匈奴遣使明确向大汉表示:“伊稚邪”不会投降臣服大汉,心情非常不好。他听说刘彻最近动不动就召军队大佬去开会骂人,说他们无能,“漠北之战”花了那么大代价还让“伊稚邪”跑了,现在再打又不够战马,弄得一腔怒火无处发泄。

我告诉他李家募兵被要求退役一半的事情,他说他也听说了,据说是皇帝不满卫青和卫子夫,连带要打击与卫青关系亲近的丞相李蔡和李家军,不过这个事情他让我千万别传,传出去他吃罪不起。

程丕还跟我说,昨天他堂哥程龙告诉他:幸好在去邯郸抓捕嫪孤峰时汲黯让他搞了“雷声大雨点小”,如果真是他亲手抓了嫪孤峰就麻烦了,因为据说这次皇帝对卫青和卫子夫的怒火除了来自“漠北之战”的巨大战损还来自王夫人的突然死亡,具体什么情况程龙也说不清楚,但是让他最近低调,特别是不要去高调感谢丞相李蔡提拔什么的。

程丕让我吃了中饭才离开。从程丕家离开后,我的心情开始忐忑起来。我忽然回想起汲黯临走时跟我说的“总觉得很快会有大事在你身上发生”,我就有种不好的预感。要知道:“漠北之战”后李家就只剩下两万材官和老兵营,刘彻在一下子砍掉一万材官后还想对老兵营动手说明这次李家要面临的局面真的不容乐观。

带着忐忑的心情,我驾驭小黄用一天半时间走了西百多里来到河东安邑,这个地方是我当初和义父去看望常大有家小时和李家骑兵分别的地方,我还是很熟悉的。其实整条从代郡到长安的驰道我都不陌生,但是这个地方因为是当年义父教导我了解民间百态的起点站,所以我印象更加深刻。

住进官方驿站,我情不自禁又开始担心起李家军的将来。因为二大爷并不知道我会“篆体密文”,所以只用了一个锦囊装起来,并没有火漆封印什么的,这让我想着要不要看一眼二大爷究竟写了什么给义父。令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个锦囊感觉轻飘飘的,显然里面的字不是写在竹简上,但是如果是布帛或者丝帛的话感觉也不止这个重量,所以我很好奇想打开看一看。

在一阵思想斗争之后,秉着“我也是为李家好”的初心,我打开了锦囊。锦囊里面装了几张很薄的“布”,“布”上涂着防水防皱的特制松油,“布”上写着“蝇头小篆”。我后来才知道:那其实不是“布”而是一种叫“灞桥纸”的东西,是元狩五年春天刚刚投产的生产线,只有权贵之家才能弄得到。

借着昏黄的灯光,我看了二大爷写给义父和李敢的“篆体密文”信,信上说了一个挺让我感到狗血和无奈的故事。

自从元光元年李一丁为了给李当户少爷复仇净身入宫己经十六年了。在这十六年里,办事能力很强的李一丁在二大爷的财政支持下在宫中混得很好,不仅自己做到了中常侍,更在小黄门中收了很多死心塌地为他办事的亲信。在黄门寺中,李一丁也和各宫管事的宦官关系很好,经常互通有无,所以可以说皇帝的大部分日常情况、即使在甘泉宫或上林苑等行宫的情况,二大爷李蔡都是有渠道知道的。

自从元朔六年“漠南之战”时,渐渐年老色衰的皇后卫子夫己经不被刘彻宠爱,那时候他的新宠是邯郸美女王夫人。

王夫人家境很一般,以姿色被选入宫后坐了两年冷板凳,在偶尔机会下侍寝后便得到了刘彻的喜爱。

除了喜欢美女,刘彻也很喜欢术士。正如汲黯说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沟通‘天命’的造化和气运,要硬去搞那个东西,肯定会影响正事,……那个‘猪崽子’也是!”

刘彻很相信术士,凡大事必找术士“望气”、算卦。据说刘彻任胶东王时就得到过一个特别厉害的术士的指点,也因此才能成为太子并进而即位成为皇帝。那个术士叫李少君,自称是从先秦仙人安期生炼丹,据称己经有两百多岁。李少君能准确说出九旬老者祖父游猎的准确地点、也能准确说出古董铜钟的年代(齐桓公十年,与铭文一致),令刘彻对他更加信服。李少君的本专业是炼丹,但是长生不老丹还没有炼成他便死了。不过他死得很诡异:他死那天刘彻做了个梦,是太乙真人将他请走了,而李少君死后不久棺椁内尸体也不翼而飞,他又托梦告诉刘彻:自己羽化登仙,去蓬莱仙岛修行去了。

在李少君”羽化“之后,刘彻又找了擅长“望气”的王朔、擅长招魂的李少翁(故意找了个和李少君像的名字)、擅长“寻龙点穴”的栾大、擅长请神的游水发根、擅长寻找仙迹的公孙卿……并对术士的话深信不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