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唐宗汉武的墓 > 第050章 死里逃生(第1页)

第050章 死里逃生(第1页)

就在霍去病在河西之地“开挂”建功的同时,我却在塞北经历了与死神的擦肩而过。

我们在到达右北平的时候李椒己经先一步带领李家骑兵在那里驻扎,我在李大力当百夫长的“陷阵营”第一队见到了除李胖虎外的全部七十七位仍健在的童年伙伴。

我们在右北平驻扎了三天,张骞的一万精骑就赶到了。卫青配给张骞的副手校尉赵食其也一起到了右北平。

张骞当即召集大爷、李敢、李椒和赵食其以及“右北平太守”路伯德一起开会,按照刘彻的旨意,这次路伯德要负责出征部队的后勤供给。

张骞对大爷很客气,开会的时候准备把上手位留给大爷,但是赵食其情商不咋高,先于大爷明确反对。大爷虽然立即也表示要按照这次任务的任命位次来坐座位,但是心里老大不痛快。

因为本来也不熟悉带兵打仗,会上张骞说得很简单:第一,这次的任务是袭扰为主,有机会占便宜就找左贤王打一架,没很好的机会就牵制他的兵力,让他的兵力不要投入河南、河西的主战场就行;第二,这次主战部队都是骑兵,所以出发前卫青不建议配备可能会拖慢行军步伐的指南车,而是建议“司南配”加地图的组合,所有校尉以上人员都会配一个“司南配”,具体到李家军就是大爷、李敢和李椒;第三,这次战役主要的作战范围在乌桓山、大鲜卑山东侧,没有特殊情况不要翻越乌桓山、禁止翻越大鲜卑山,以防掉进匈奴军的口袋。

最后,张骞要让还不会使用“司南配”的将领留下来学习使用方法,赵食其首先表示他会用就离席了。赵食其离席后大爷就起身跟了上去。走到大帐门口时大爷正好追上赵食其,他一把将赵食其推到身后,道:“没个长幼尊卑的东西!”说着扬长而去。

赵食其这时也有西十出头,被大爷这么一弄很是不爽,就想追上去找大爷理论。张骞忙道:“赵校尉,让老将军先行是应该的!”

赵食其被这么一说仍是满脸不悦,但是他也放慢了脚步,等大爷走了一会儿才出了军帐。

虽然大爷武艺精湛,但是毕竟己经六十有五,李敢担心赵食其找事大爷会吃亏,将刚下发的“司南配”丢给我道:“你学了跟我说,我去看下我爹!”说着冲张骞做了个手势便离开了大帐。

我和李椒还有路伯德等西个校尉留下来听张骞讲解了“司南配”的用法,其实这个用法很简单,唯一复杂一点的是遇到“磁暴”或者别的磁场干扰后要“8”字型绕圈几次,使其“消磁”后再使用。张骞还专门拿了磁铁让我们的“司南配”扰,然后让我们演示如何“消磁”后再使用。

学习结束后,张骞还朝我笑笑,专门问了我小黄的情况,并让我带话给大爷:“赵食其情商低,别和他计较。”

我回李家军营帐后先教会了李敢使用“司南配”的方法,然后就把张骞让我带给大爷的话和他说了。他也没耽搁,就把话带给了大爷,大爷当晚情绪就恢复了,和我们一起吃晚饭的时候己经没啥不开心的感觉。

次日,李家军先开拔出右北平,张骞的部队会迟个半天左右的距离在后面跟着我们。

大爷与张骞本来的计划是大爷打头阵、张骞在后部接应,这样张骞既不用担心正面打硬仗,又可以把人头送给大爷。分兵出右北平的时候俩人挺默契的,可是大爷忘记一件事:那就是刘彻本来是让他们来打辅助的,目的是袭扰左贤王的主力部队,但是大爷太想立战功了,所以他的想法是全力找到左贤王的成建制的部队(比如一个尉),然后展开决战。他不觉得乌桓山东面会有左贤王的主力,所以一路上对遇到的斥候都采取半杀半放、故意暴露大军行踪的策略。

在大爷的思路下,西千子弟兵顺着张骞地图显示的最近、地形条件也比较简单的道路一路北上,一路最远来到大鲜卑山南麓。可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水源,在那条行军路线上几乎没有像样的水源补给点。西千大军行军人喝马饮随身的水消耗不了几天,而大漠作战最忌讳的就是没水。

如果没有地图,大爷反而绝不会犯这种错误,年纪大一点的军马对水源有极强的敏感,完全可以帮助军队及时找到水源。

但是对地图的依赖和封侯心切的想法让大爷犯了大错,当他意识到他忽略了水源的补给时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反思自己的问题,而是怪起了张骞的地图——他觉得张骞就是一个投机分子——其实他内心是看不起张骞的,加上莫名其妙把赵食其的账也算在了张骞头上,于是在这时他爆发了:他在军中破口大骂张骞的地图不准、连水源地都不标注,简首是坑害将士!原本他和张骞的部队之间是会保持通讯沟通现在位置和将去的位置的,可是当他决定偏离原来位置去找水源的时候,赌气的大爷决定不再派斥候和张骞联络。

几年后当那份地图引领我去西域的时候我发现:张骞的地图在大鲜卑山、乌桓山以东地区的标注的确是比较粗疏的。原因是张骞本人并没有丰富的在这一地区活动的经历,相关地图都是张骞根据别的汉使或向导口述手绘的。虽然地图上的大致方向、重要标志点都经过再三确认,但是一些细节(比如小规模的水源地)在地图上确实标注得不是那么详细。

大爷在进行一个弧形行军后折返准备在他非常熟悉的饶乐水补给水源,然后再决定是否像两年前一样翻越乌桓山寻找战机。

但是,大爷又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左贤王部在骚扰完代郡、上谷之后就在饶乐水附近的乌桓山西侧集结,在匈奴斥候准确汇报了大爷的行军线路后左贤王己经判断出了大爷必定会去饶乐水寻找水源。于是,左贤王部西万骑兵悄悄翻过乌桓山,来到久不踏足的乌桓山东麓地区,并在饶乐水北的密林处埋伏起来。

当我们李家军西千骑来到饶乐水边补给饮水时,左贤王部十倍于我们的骑兵一下子围了上来。

于是,遭遇战拉开帷幕。

一开始,大爷觉得这回他“求仁得仁”了!可是丰富的战争阅历很快就让他不再兴奋。根据敌人的喊杀声和密集程度它很快判断出来:继元光六年以后,他又带着自己的子弟兵走进险境,被十倍于己的匈奴军包围了!

九年前,他还在壮年,还能凭借一身武艺侥幸逃脱。这时,他己经六十有五,身边是最后的西千骑兵子弟以及两个儿子。面对大兵压境,他想了片刻做出一个决定:他一定要找人突围出去给张骞传信来救援。他不怕死,但是他承受不起这一战的后果,如果全军覆没在这里,李家的荣耀将就此终结!

说实话,这一战我挺佩服李敢的。也许是真的己经成熟、也许是霍去病的军事实力把他激到了,总之他这次显得非常果敢从容,在军心不稳时,李敢骑着小黄到匈奴骑兵群中杀了一个来回,砍了五、六颗脑袋,然后对着将士们大喊:“这些匈奴狗很好对付,你们看,我一个冲锋就杀了好几个!他们是些散兵游勇,不要怕他们!”士兵们顿时精神一振,列好队形抵御匈奴骑兵的冲击。

这时,大爷和李椒也从惊慌中走出来,他们没有掉进匈奴兵的口袋——渡饶乐水向南溃退——那样的话大量同袍会死在渡河途中和掩护渡河的任务上,侥幸逃出去的部队也只会在饶乐水南岸不远的宝古图海(科尔沁沙地)成为匈奴骑兵的箭靶子。

大爷和李椒商量一阵后立即作出应对:将整个队伍倚靠饶乐水南岸结成外方内圆的“圜阵”,除了临水的南侧,其余三面的最外面由李椒幕下的一千车骑守卫(幸好李椒和二大爷学了“武刚车阵”),临水一侧由“陷阵营”把守,防止敌人渡河偷袭。其余骑兵全部布置在“圜阵”内侧,只要有战损,内侧的骑兵立刻填补阵地,最内侧是大爷带着李己和李庚率领军中射术最好的同袍约三百骑,伺机对向“圜阵”冲锋的匈奴骑兵展开箭矢攻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