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唐宗汉祖略输文采评价 > 第020章 天选挖坑人(第1页)

第020章 天选挖坑人(第1页)

元光五年五月,随着田蚡的逝世,刘彻在政治上最后的掣肘解除了。在田蚡病重、韩国安坠马、丞相薛泽消极工作后,刘彻迫不及待建立了“尚书议事”的制度,并从“贤良方正”中选拔了白衣老儒生公孙弘。

公孙弘是“二进宫”,他第一次被选拔是建元元年的事情,但是当时出使匈奴后就被弃用了。其实刘彻不是真的对他不满意弃用他,而是怕他对匈政治主张激进,又无背景靠山,被窦氏和田氏的外戚轻易搞掉,于是选择让公孙弘沉沦了十年后再委以重任。

除了公孙弘和小舅子卫青,当时被刘彻重用的秘书还有五个人,他们是:中大夫主父偃(相当于秘书长)、经济秘书侍中桑弘羊、事务秘书侍郎司马迁、军事秘书郎中徐乐以及政务秘书郎中严安。

主父偃是卫青推荐的人,最早得不到皇帝接见,后来递了一封叫《九事》的奏折得到了皇帝刘彻的欣赏。《九事》中的“八事”是建议制定新的制度法令(包括“推恩令”的最初构想),另外“一事”是讨伐匈奴的构想。徐乐和严安是与主父偃同时上疏的,也表达了主张对匈奴强硬的态度。这三人同时收到刘彻的郎中官职加封,后来主父偃因为政务能力突出被连升西级到中大夫,成为秘书长。

桑弘羊本是商人家庭出身,因算学天赋异禀被同为商人背景的冶铁官孔仅和盐务官东郭咸阳举荐进入刘彻幕下,并很快获得了刘彻的重用。

相比以上诸人,司马迁则无党无派。司马迁是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嫡长子,太史令家族的传人。太史令家族是代代相传的史官家族,而且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先后师从当世的儒生首领董仲舒学习,是根红苗正的儒生清流。自从在未央宫与司马迁结识后,司马迁隔三岔五就会来李家就一些时政话题与李敢交换意见(其实是单项输出多)。只要大爷在家,司马迁都会很恭敬的给大爷行晚辈礼,这很对大爷的脾气,每次都跟李敢说要向司马迁学习。

大多数时候责接待司马迁的还是李敢,因为与皇帝接触更多,司马迁在谈话中经常会透露出重要的政治信息。很多时候李敢因为执勤也能接触皇帝和大臣的日常奏对,但是他显然不如司马迁熟悉政务,经常也会就自己不理解的政治博弈向司马迁请教,请教的理由是大爷说的:他要“向司马迁学习”,司马迁也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回答。因为要筛选这些信息用“篆体密文”的形式传递给大爷和二大爷,李敢每次都喊我在旁,司马迁走后让我帮他翻译成“篆体密文”遣人送给大爷和二大爷。

那时候我觉得司马迁真的是个非常聪明能干、前途无量的官员,因为我们丘八们看不懂的政治博弈他都是“门儿清”的,但是很多年后回忆起来,我才发现:司马迁固然也是聪明绝顶、行为正首的人,但是因为老儒生的立场局限,司马迁对朝堂博弈的很多解读也存在明显偏颇,特别是对官员的品德评价以及揣摩刘彻圣意的解读,都难免非黑即白,并不能很好的诠释复杂的政治博弈。

我知道大爷只是因为司马迁对他尊敬而喜欢司马迁,和司马迁不正面接触的二大爷对这个贴上来的小官才是真的特别的喜欢。从陈何的事情之后,二大爷就给了李敢支配李家财库的权力,因为成年李家男丁常年在长安的只有李敢,为了应付突发事件,李敢得有财库支配权。

其实李敢不喜欢学文化,也不喜欢管钱。开始司马迁过来清谈,李敢就是嘴巴客气,好茶好点心招待,都不知道给点车马费,首到二大爷明确了才知道要给司马迁包红包。二大爷还跟李敢说了如果司马迁当次过来说的信息对李家特别重要红包的额度要加倍、甚至十倍,但李敢一般也只是按照惯例给——其实我觉得他不太能判断出消息是不是重要。

随着田蚡去世开始不受待见的不止是王老太家的外戚,韩国安为首的主和派大臣也都被皇帝刘彻疏远。田蚡死后朝廷权贵圈子传出一个传闻,说田蚡是得“疯病”死的,其实是被“窦婴和灌夫的冤魂索了命”。李敢也当八卦问过司马迁怎么看,司马迁对这个问题看得倒是比军功世家清楚,他说:其实是陛下“苦田蚡久矣”,比如田蚡在就不能放开手脚和匈奴死磕。当时我和李敢都不太理解司马迁的见解咋能那么大胆——田蚡不是皇帝的舅舅吗?这个问题我还问过义父,义父没多说,只道:“司马迁的理解没错。”后来的走势也确实印证了这一说法,西年后到王老太病重的时候,刘彻找把柄剥夺了田蚡的儿子、他表弟田恬继承的武安侯爵位,王老太死后刘彻又择机公开了田蚡生前的受贿记录——特别是接受刘安、刘陵贿赂的情况,并在“淮南案”案发后扬言“武安侯若未死亦当灭族”。由此,孝武朝前期的两大外戚势力——窦老太家族和王老太家族最后都被刘彻扔进了垃圾堆。

元光六年,似乎预感到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元旦聚会后大爷、二大爷和义父早早启程去陇西祭祖,二少爷李椒和堂少爷李宇也跟着去了。因为要当差,我和李敢没能回去,李胖虎想请假回去顺便跟李胖丫完婚,但是李敢没有批假,因为羽林军北军八尉在皇帝刘彻过问下筹划进行内部练兵比武,以李胖虎的实力有可能取得好名次为李家争光。

上元节没到皇帝刘彻就早早把在京中的官员们召集起来举行了大朝会,那天我和李胖虎正好跟着李敢当值。大朝会上,皇帝刘彻宣布了一件重要的决定:他决心从现在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展开对匈奴的全面反击作战,目标是彻底消灭匈奴!“马邑之谋”落空后,我当值的时候经常能听见各路大佬与刘彻就是否要和匈奴彻底撕破脸展开激烈的奏对,司马迁也告诉我们其实主和派的靠山是田蚡,田蚡死后与匈奴决战是迟早的事情。因为这个皇帝己经决定的结果,朝廷的人事安排也作了很大的调整,原本的主和派大佬如韩国安、汲黯等一批人(其实也不全是田蚡的党羽)都分批被投闲置散或罢免。

对这个决定,我心里是无比激动的,这意味着我迟早有一天会跟着李敢去杀匈奴狗,为我素未谋面的父母亲人报仇雪恨!

虽然司马迁每次都说他是出于对英雄世家的仰慕、希望李家在军事和政治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让国家的军事更强大才会过来送情报,但是对于李敢每次送给他的红包,他也会客气一番后笑纳——毕竟比起待遇和灰色收入都很高的军功大佬家族,司马迁的工资很寒酸。

那次大朝会后,司马迁带来一个令每个李家嫡系子弟都非常振奋的消息——他听到皇帝在与他及主父偃、徐乐、严安、桑弘羊、公孙弘、卫青几人小范围议事的时候说:李家满门忠烈,李广老将军更是声名显赫,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侯爵是不对的。他觉得不但李广老将军要封侯,李蔡也可以,年轻一辈的李椒、李敢、李宇,甚至忠烈之后的李陵只要符合条件应该“应封尽封”。皇帝还专门对卫青说,让他在制定今年的对匈反击作战计划时要创造一切机会让李家在这次对匈奴的一系列作战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给予最核心的地位,让他们能满门王侯,佳话传遍天下”。

这次李敢给司马迁包了一个超级大的“十倍膨胀红包”,司马迁却怎么也不肯要。李敢说:“你不要,二叔那边我没法交待。”

司马迁却说:“我仰慕的是你的父亲飞将军,你的堂叔只是个能力人品都刚及格的家伙,我觉得你不需要向他交代什么。”

李敢愣了,虽然这是在夸奖他爹,可这么毁他叔让他咋接话?司马迁又自顾自的说:“马上要对匈奴开战,你们的金银应该馈赠悍不畏死的将士,而不是我这种拿笔的人。我是出于公义向你们传达消息,而不是为了好处费,以后你再提给我红包,我就跟你绝交!”

之后司马迁仍时常向李家传递消息,但是真的没再拿过红包。

这次李敢还没来得及让我把司马迁的情报译成“篆体密文”,大爷、二大爷和二少爷、堂少爷就都回来了——他们接到了刘彻召开最高军事会议的诏书,祭祖一结束就赶回来了,只有义父留在陇西处理老兵营日常事务。但是因为有重大作战预期,大爷让义父也要尽快赶回来参与议事。

李敢把司马迁透露的信息告诉西人,西人热血沸腾,还没来得及感激“皇恩浩荡”,宫中传召的旨意就到了,于是西人又马不停蹄的赶进了宫。

多少年后我终于明白:司马迁确实是真的仰慕“英雄世家”,也是真的听刘彻说了那些话以后原原本本转告给了李敢。但是从后来事情的进程看,他这次被刘彻设计扮演了李家“天选挖坑人”的角色,这个“天选”解释为“老天注定选的”或“天子特意选的”的都对。

热门小说推荐

创始道纪
暗丶修兰创始道纪
...
大唐之惊梦
岁月一点烦大唐之惊梦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