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明开局救了朱棣 > 第78章 债券新政掀波澜 南北线索终交汇(第1页)

第78章 债券新政掀波澜 南北线索终交汇(第1页)

专项债券的条陈,由林奇与户部官员连日赶工,终于摆在了朱元璋的御案上。章程详尽,明确了发行总额、面额、年息、偿还期限及方式,并首次提出了“专款专用”、“账目公开”的原则,规定所筹资金单独建账,接受都察院稽查,主要用于北疆防务巩固及南方清丈地区水利改良。

养心殿内,朱元璋仔细翻阅着条陈,良久不语。朱标与林奇垂手立于下首,心中不免忐忑。向民间借贷,对于一位开国皇帝而言,终究是件需要魄力的事情。

“利息,是否高了点?”朱元璋终于开口,手指点在那比银行定期略高的数字上。

林奇躬身应答:“回陛下,首次发行,需显诚意,让利于民,方能取信。且北疆防务、水利兴修,皆乃惠民利国之举,百姓受益,朝廷付出些许利息,亦是应当。”

朱元璋抬眼看了看他,又看向朱奇:“标儿,你觉得呢?”

朱标上前一步:“父皇,如今南北吃紧,国库确有不支。此法若能成功,既可解燃眉之急,又不增百姓赋税,实为两全之策。儿臣以为,可行。”

朱元璋沉吟片刻,将条陈合上:“拟旨吧。此事,由太子总揽,户部主办,林奇协理。给咱办好了,若是出了纰漏,或是被那些御史言官揪住辫子,朕唯你们是问!”

“儿臣(臣)遵旨!”朱标与林奇齐声应道,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圣旨明发,名为“永乐国债”(以朱标日后年号暂定,寓意永享安乐),第一期发行五十万两,面向应天府士绅商民募集。

消息一出,果真如投入滚油的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朝堂之上,反对之声远比预想的更为激烈。不仅保守派官员,连一些中间派也纷纷表示疑虑。

“向民间借贷,岂非示朝廷以弱?国威何存?”

“五十万两!如此巨款,到期需支付多少利息?徒增国库负担!”

“所谓专款专用,账目公开,说来容易,做来难!其中上下其手之空间,恐更甚以往!”

方孝孺这次没有首接反对,而是提出了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陛下,太子殿下。发行债券,固然或可解一时之急。然则,若到期之后,国库依然无力偿还,该当如何?是加赋于民,还是发行新债以填旧债?此例一开,后患无穷。臣非反对此法,只是恳请朝廷,务必慎之又慎,确保还款之源。”

这个问题,首指核心,连朱元璋都微微蹙眉。

朱标看向林奇。林奇出列,从容应答:“方学士所虑,乃老成谋国之言。正因如此,此次债券所筹款项,用途皆指向能产生长远效益之事项。北疆防务巩固,可减少历年战事损耗;南方水利改良,可增田亩产出,未来皆可反哺国库,形成良性循环。且清丈田亩后,赋税公平,收入增加,亦是还款之保障。朝廷并非盲目借贷,而是投资于未来。”

他顿了顿,又道:“至于还款,朝廷自有通盘考量。若届时确有困难,亦可动用内帑或户部结余,甚至如方学士所言,以丰年之盈余,逐步回购债券。信誉,乃朝廷之根本,绝无失信于民之理。”

一番话,有理有据,暂时压下了朝堂的争议。

然而,真正的较量在朝堂之外。

《大明日报》连日刊登债券章程和利好解读,银行网点也开始接受认购登记。但初始应者寥寥。大部分士绅商贾持观望态度,他们被之前的挤兑和粮价风波吓怕了,更相信攥在手里的真金白银和土地。

暗中,那股力量再次开始运作。

“听说了吗?朝廷这是没钱了,要空手套白狼呢!”

“到时候还不上,这就是一张废纸!”

“谁知道这钱是不是真拿去修水利?别又填了军费窟窿!”

类似的流言在茶楼酒肆间悄然传播。

同时,那几家联手抬息的钱庄,再次提高了短期存款的利息,摆明了要和朝廷抢资金。

债券发售前三日,登记认购数额仍不足十万两。形势不容乐观。

朱标面露忧色:“先生,若发售不及预期,朝廷颜面尽失,后续改革恐更难推行。”

林奇目光沉静:“殿下,臣相信总有眼光长远之人。且我们还有后手。”

他所说的后手,是早己通过“血液锦衣卫”和商会渠道联系好的数家与朝廷合作密切、受益于新政的大商户,他们将在发售日带头认购,营造声势。

**然而,就在发售日前夜,转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

深夜,林奇值房的门被轻轻叩响。墨匠带来一份刚刚截获的密信。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