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明开局救了朱棣 > 第53章 民间舆论风波恶林公妙计安金陵(第1页)

第53章 民间舆论风波恶林公妙计安金陵(第1页)

朝堂上的刀光剑影暂时被朱元璋强行按了下去,但那汹涌的暗流却迅速漫延至金陵城的每一个角落。一场不见硝烟,却更为凶险的舆论战,骤然打响。

翌日清晨,金陵城各大茶馆、酒肆、城门洞口,便出现了许多神色激动、高谈阔论的“读书人”和“百姓”。

“听说了吗?那位林先生办的银行,说是利息低,实则是想吞光咱们的血汗钱!到时候卷款跑了,找谁去?”一个尖嘴猴腮的文士在茶馆里唾沫横飞。

“可不是嘛!还有那什么格物学堂,教的都是奇技淫巧,娃儿去了那里,圣贤书都不读了,将来如何考取功名?这是要绝了我们贫寒子弟的出路啊!”另一个中年汉子捶胸顿足,仿佛自家孩子己被祸害。

几个穿着体面、看似乡绅模样的人则围在一起,唉声叹气:“唉,清丈田亩…这要是真量起来,咱们那点祖产怕是都保不住喽!这林先生,是要把咱们往死里逼啊!”

流言如同瘟疫般迅速扩散,愈传愈离奇。有的说林奇是海外妖人,用妖法蛊惑了陛下和太子;有的说银行收上来的银子都被他熔炼成了法器,要行魇镇之术;更有的说格物学堂里男女混杂,伤风败俗,不堪入目。

这些流言被精心编织,真假掺半,极富煽动性,精准地挑动着不同人群的神经:商贾担心财产,学子忧虑前途,地主恐惧田产,普通百姓则被那光怪陆离的“妖法”传闻所吓唬。

不少被煽动的国子监生员,聚集在格物学堂门外,高声叫骂“伪学滚出金陵!”“妖人林奇,祸国殃民!”,甚至投掷石块,砸坏了学堂的匾额和几扇窗户。学堂里的学生和工匠们气得浑身发抖,却谨记林奇的吩咐,紧闭大门,不予正面冲突。

血液锦衣卫的密报如同雪片般送入东宫和皇帝的案头。

朱标看着密报,脸色铁青,愤怒地将茶盏摔在地上:“无耻!卑鄙!竟用如此下作手段!孤这就调兵,拿了那些散布谣言、冲击学堂的狂徒!”

“殿下,不可。”林奇的声音却异常平静。他仔细看着每一份密报,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先生!他们如此污你清誉,毁你心血,你竟还坐得住?”朱标又急又气。

“殿下息怒。”林奇放下密报,眼神锐利,“杀人容易,诛心难。他们此举,正说明在朝堂上奈何不了我,只能出此下策,企图用民意来绑架圣意。我们若以武力镇压,岂不正中下怀?坐实了‘霸道’、‘欺压百姓’的罪名?”

“那难道就任由他们污蔑不成?”

“当然不。”林奇站起身,成竹在胸,“他们玩舆论,我便陪他们玩舆论。而且,要玩得比他们更大,更漂亮!殿下,可否借《大明日报》一用?”

《大明日报》是林奇之前提议、朱标主持创办的一份官方邸报的民间版,最初只刊发一些朝廷政令和圣谕解读,发行量并不大。

“先生请讲!”

“请殿下下令,明日《大明日报》头版,刊发两篇文章。其一,名为《银行惠民实录》,将银行开业以来,发放的每一笔助农、助工贷款的详细数据、受益百姓姓名(可匿名)、所在州县,全部列明!让数据说话!”

“其二,刊发《格物利国论》,不写空道理,就写人痘法救了多少人,新式纺车让多少织户增收,改良农具让亩产提升几何。再附上几张清晰易懂的图样!”

朱标眼睛一亮:“好!让事实说话!看谁的言语更硬!”

“不仅如此。”林奇微微一笑,“光是报纸,百姓大多不识字,传播仍慢。我们还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其身。”

他低声对朱标耳语几句。朱标先是愕然,随即抚掌大笑:“妙!妙极!孤这便去安排!”

当日下午,金陵城各大茶馆、勾栏瓦舍,突然出现了许多新的“说书人”和“闲汉”。

“各位爷,今儿个不说三国,不说水浒,咱来说点新鲜的!说说那‘大明银行’的真事儿!”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说书人一拍惊堂木,吸引了满堂茶客。

“话说那苏州府吴江县,有个老农李老汉,去年遭了灾,眼看春耕无种,一家老小要饿肚子。是银行贷给他二两银子,买了粮种农具!如今秋收,粮食满仓!李老汉昨日特地来还贷,还多带了一篮鸡蛋,非要感谢银行的大恩人!这叫什么?这叫雪中送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