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 > 第65章 赏功风波浙兵怨 燕王垂钓待时机(第1页)

第65章 赏功风波浙兵怨 燕王垂钓待时机(第1页)

双屿海战的大捷,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战场本身。朝廷的封赏旨意迅速明发天下,郑和擢升、神机营官兵重赏、京营参战将士俱有厚赐,一时间,金陵城内满是凯旋的喜悦与对功臣的艳羡。

然而,在这份普天同庆的旨意中,却几乎未曾提及随行的浙江水师及沿海卫所官兵的功劳,即便提到,也只是轻描淡写的“协从有功,着兵部酌情叙功”,赏赐与京营相比,堪称云泥之别。

这份看似“理所当然”的差别对待,在东南沿海的军伍中,却迅速发酵成一股压抑的怨气。

宁波港,水师大营。

几个刚从双屿海域轮换下来的浙籍老兵,正围着简陋的木桌喝闷酒。桌上只有一碟咸鱼,几颗茴香豆。

“娘的!凭什么?”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把总猛地将酒碗顿在桌上,酒水西溅,“冲在前面堵截海盗小船的是咱们!冒着箭矢最先跳帮的也是咱们!死了三个兄弟,伤了十几个!结果呢?赏银还不够给家里婆娘扯身新衣裳!再看京营那帮爷,躲在宝船后面放了几炮,个个领的赏钱够买几亩好地!”

“王把头,小声点……”旁边一个年纪稍长的哨长叹了口气,“京营是天子亲军,神机营是林大人心尖上的宝贝,咱们这些地方上的苦哈哈,怎么能比?”

“凭什么不能比?!”另一个年轻气盛的小旗官红着眼睛,“没有咱们缠住那些海盗快船,他们的宝船能那么安稳地开炮?没有咱们水师的弟兄熟悉水道引路,他们能找到双屿岛?功劳全是他们的,死伤全是咱们的!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怨气如同潮湿海风中的盐粒,侵蚀着每一个浙籍官兵的心。类似的对话,在浙东各卫所、水寨中秘密流传。一种被忽视、被轻视、被牺牲的情绪迅速蔓延。

这股怨气,很快便被有心人捕捉并利用。

几日后,数封来自“浙东父老”或“军中袍泽”的匿名信,被悄然送至几位浙籍出身的京官,以及一些素来与江南士绅关系密切的御史手中。信中极尽渲染浙兵之苦、之功、之冤,并将矛头隐隐指向了“制定赏格、偏心京营”的朝廷大员。

朝堂之上,风波再起。

这一日的常朝,议题本是关于秋粮征收。但刚议到一半,一位浙籍出身的御史便出列奏报,声音沉痛:

“陛下!臣近日接到家乡来信,闻听浙东将士于双屿之战后,竟士气低落,怨声载道!究其原因,乃因赏罚不公所致!浙兵奋战流血,功劳岂在京营之下?然赏赐悬殊若此,岂不令边海将士心寒?长此以往,谁还愿为朝廷效死,保卫海疆?臣恳请陛下,彻查赏功之事,重恤浙东将士,以安军心!”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几位官员的附和。

“陛下,浙兵确有其功,若赏罚失公,恐伤国本!”

“皆是大明将士,何必厚此薄彼?当一视同仁!”

矛头虽未首接点名,但所有人都知道,赏格方案的最终拍板,绕不过兵部和皇帝,而最初提出以神机营为核心、京营为主力的策略的,正是那位声望正如日中天的诚意伯——林奇。

朱标微微皱眉,出言解释道:“赏功之事,兵部自有章程。京营将士携新式火器远征,风险巨大,赏赐略厚,亦是为鼓励新技术、新战法。浙兵之功,兵部正在核验,绝不会埋没。”

“殿下!”另一位官员接口,语气看似公允,实则暗藏机锋,“新技术自当鼓励,然传统水师之功亦不可没。臣非是针对林大人,只是恐其忙于格物新政,于军伍士卒之艰辛体察或有不足,致使赏格略有偏差。若能稍作调整,以示朝廷公允,则三军将士必然感念陛下与殿下恩德!”

这话极其刁钻,将林奇“不体察下情”的形象轻轻勾勒出来,却让人难以反驳。

林奇冷眼旁观,心中己然明了。这是冲着他来的阳谋。利用地域矛盾,挑动军队情绪,将他架在火上烤。若坚持原赏格,则坐实了“偏心”、“苛待边军”的罪名,失了军心民心。若让步修改,则显得他理亏,且开了朝令夕改的先例,权威受损。

龙椅上的朱元璋面无表情,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他深知军队平衡的重要性,也看得出这背后有人推波助澜。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容置疑:

“赏功之事,朕己知晓。浙兵之功,兵部加紧核验,该赏的,一两银子也不能少!但京营将士之功,亦不可抹杀!此事,不必再议!”

皇帝强行压下了争论,但并未彻底解决问题,只是将矛盾暂时掩盖了下去。那股怨气,依旧在浙东军营中郁积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