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朱明忠穿越大明 > 第65章 平江之战1(第1页)

第65章 平江之战1(第1页)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之后,朱元璋终于成功地将武昌城内陈友谅的残余势力彻底清除干净了。此时的他并没有丝毫停歇之意,而是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起南下攻打张士诚的计划来。

朱元璋深知这一战关系重大,于是他果断下令召集诸位将领到营帐之中共同商议应对之策。不多时,营帐之内便聚集满了众多身经百战的猛将谋臣。众人皆面色凝重,因为他们都清楚即将面对的敌人绝非等闲之辈。

就在这时,徐达挺身而出,抱拳向朱元璋进言道:“主公啊!那张士诚在江南一带盘踞已久,可谓根深蒂固。而且据末将所知,他手下也有着不少能征惯战之士,所以此次出征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呐!”

、朱元璋听后微微颔首,表示对徐达所言深有同感,但同时他那坚毅的目光却透露出此战势在必得的决心,只听他沉稳地说道:“吾对此战已然下定决心,但确实需要小心谨慎行事才行。首先应当派出得力人手前去打探清楚张士诚军队的兵力部署情况以及粮草囤积之所。唯有做到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话音未落,只见刘伯温手持羽扇,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吴王此计甚妙!除此之外,我等还可以设法散布一些谣言出去,借此扰乱敌军的军心。如此一来,那张士诚必定阵脚大乱,而我们则可趁虚而入,一举破敌!”说罢,刘伯温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

于是,朱元璋派出多路探子潜入张士诚领地。同时,按照刘伯温之计,命人暗中传播张士诚苛待百姓、不得民心之类话语。

数日后,探子回报,详尽述说了张士诚的布防情况。朱元璋据此制定作战计划,兵分三路,一路佯攻吸引敌军主力,另两路绕道直击要害。出征之日,大军士气高昂,浩浩荡荡向南进发,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而天下局势也将因这场战争发生重大改变。

话说那张士诚已然立国,国号定为大周,年号则称天佑,并将都城定于平江。正当其政权初立之际,忽闻得朱元璋派遣大批人马朝已方汹汹而来。张士诚闻讯大惊失色,旋即调兵遣将,急命麾下一员得力战将统率大军火速前往抵御朱元璋的进攻。

且说那朱元璋此番出征,可谓是来势汹汹,志在必得。他以勇猛善战的常遇春作为先锋大将,亲率整整十万雄师一马当先地冲杀在前头。这支先头部队犹如猛虎下山一般锐不可当,所到之处敌军无不望风披靡。与此同时,朱元璋还派出了朱文正统领右路大军奋勇杀敌,一路攻城掠地,气势如虹。

而朱元璋本人则与徐达、汤和等一众名将统率着中路大军稳步推进。他们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如此一来,三路大军相互配合,互为犄角之势,令敌军防不胜防。

经过数月艰苦卓绝的征战厮杀,朱元璋大军先后攻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以及安丰等诸多州县。这一连串的胜利不仅极大地削弱了东吴的实力,更是将其势力彻底逐出了江北地区,使得朱元璋的威名远扬天下。

随后,杭州及湖州的官员见朱元璋声势大,就急忙派人来归降,朱元璋见状,便派人前往杭州及湖州接管这两座城。之后,朱元璋便挥师前往平江。

而此时平江城内,张士诚还在他的宫殿中享受,而他手下的那些大臣也是酒囊饭桶,他们见张士诚如此行事,所以他们也通通学样,不过他们留了一条后路,他们秘密派人前去联系朱元璋,希望城破之后留他们一条命。

几日后,朱元璋率领大军来到了平江城门下,他见平江城太过于坚固了,所以就命令大军休整,随后又在大帐中召开会议,

朱元璋环视众将,缓缓开口道:“平江城坚壁厚,强攻恐损兵折将,诸位可有良策?”徐达上前禀报道:“大帅,末将以为可挖掘地道,直通城中,出其不意。”

刘伯温却摇了摇头:“此举虽妙,但张士诚亦非愚人,定会有所防备。依微臣之见,不如截断城中水源,围而不攻,不出数日,城中必乱。”朱元璋沉思片刻,觉得刘伯温之计更为稳妥,当即下令按此计施行。

突然间,一直都沉默不语、紧紧盯着眼前那张地图的朱文正猛地抬起头来,他那深邃而锐利的目光从地图上移开,看向坐在一旁的朱元璋和刘伯温,然后沉稳地开口说道:“叔父,刘先生,依我之见,截断水源此计恐怕难以奏效啊!方才我仔细研究了一番这地图,结果发现平江所处之地,其气候多雨,且周边河流众多交错纵横。”

朱元璋与刘伯温闻听此言,双双不约而同地将视线投向了桌上摊开的地图。他们凝视着地图,眉头微皱,若有所思。过了好一会儿,两人对视一眼之后,皆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朱文正的看法。接着,朱元璋率先开口道:“文正所言甚是,看来截断水源这条路确实走不通。”

这时,只见朱文正眼珠滴溜溜一转,似乎心中又有了新的计策。他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叔父,既然如此,咱们不妨换个法子行事。您瞧,这平江城城墙坚固厚实,如果强行攻城必定会损失惨重。倒不如我们先围绕着这座城池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再凭借我们现有的充足火炮和炮弹资源,把围墙尽量修得高耸一些。待围墙建成之后,便可居高临下向城内发起猛烈轰炸。我就不信那张士诚还能坚持得了多久!”说到此处,朱文正脸上流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

朱元璋听了朱文正的话,眼睛一亮,抚掌大笑道:“此计甚好!既减少我方伤亡,又能给城中施加巨大压力。”刘伯温也轻轻点头,“只是这修筑围墙耗时耗力,需谨防张士诚出城突袭。”

朱文正连忙拱手应道:“先生尽管放心,我愿意率领一支军队负责监工并且承担防守之责,定然不会让那张士诚有丝毫可乘之机!”

朱元璋微微颔首,表示同意,缓声道:“如此甚好,那这件事就全权交由文正你来处理吧。”

得到命令后的朱文正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行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调集士兵以及众多劳工,热火朝天地展开了修筑围墙的工作。

与此同时,张士诚在城中远远地瞧见了城外那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却是一脸不以为意的神情。此刻的他依旧悠然自得地在自已奢华的宫殿之中尽情享乐,对城外正在发生的事情毫不在意。

然而,在张士诚身边,仍有一些忠心耿耿的臣子。这些忠臣们眼见着城外朱元璋一方的举动,心急如焚,纷纷冒死进谏,苦苦哀求张士诚务必亲率大军出城抵御敌军。

但张士诚早已习惯了如今这种安逸舒适、养尊处优的生活,又怎会甘愿去吃那份苦受那份累呢?面对群臣的劝谏,他始终不为所动。

最终,迫于无奈之下,张士诚只得下达旨意,派遣他的弟弟张士信带领部分兵马前去镇守,抵御朱元璋的进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