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明朱文正 > 第60章 鄱阳湖大决战3(第1页)

第60章 鄱阳湖大决战3(第1页)

朱元璋站在船头,遥望着远处那艘属于陈友谅的巨大楼船。只见那楼船此刻竟如同一头受伤的巨兽一般,正在缓缓地向着水面下沉去。他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转头看向身旁的朱文正,皱起眉头问道:“文正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朱文正一直紧盯着前方的战况,此时见朱元璋发问,脸上立刻露出兴奋之色,连忙凑上前去,喜不自禁地高声回答道:“叔父,依侄儿看,定是廖将军已然得手啦!”

朱元璋闻听此言,先是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恍然大悟般地点点头,笑骂道:“好哇,原来如此!难怪咱从一开始就没有瞧见廖永安那家伙的身影,感情是被你这小鬼给忽悠走了呀!”说罢,他伸出大手用力地拍了拍朱文正的肩膀,表示赞许之意。

紧接着,朱元璋猛地转过身来,面向已方众多士气高昂的将士们,振臂高呼道:“兄弟们呐,眼下可是我们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啊!谁能斩杀陈友谅那个逆贼,重重有赏——赏金百两!众弓箭手听令,速速准备射击,莫要让那贼子逃脱!”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原本严阵以待的士兵们顿时齐声呐喊起来,声震云霄,气势如虹。而那些早已蓄势待发的弓箭手们更是纷纷弯弓搭箭,瞄准了逐渐沉没中的陈友谅那座楼船……

朱文正见到此情此景,心中一惊,毫不犹豫地迅速伸手抓起放置在身旁的一把弓箭。只见他稳稳地握住弓身,将弓弦拉满至极限,瞄准了远处骚乱之处,然后猛然松手放箭。那支箭矢犹如闪电一般疾驰而去,直直地飞向目标方向。

就在朱文正射出这一箭之后,原本就有些混乱不堪的另一边瞬间陷入了更大的骚动之中。紧接着,从那里传来一声惊恐万分的呼喊:“陛下死了!兄弟们,赶快逃命啊!”

这声喊叫如同惊雷一般在战场上炸响,所有人都被惊呆了。而一直身处战局中的张定边,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他瞪大双眼,死死地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仿佛要透过重重人群看到事实真相。

短暂的惊愕过后,张定边回过神来,他怒吼一声,如同一头发狂的猛虎般向着那个地方猛冲过去。一路上,他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奋力拨开挡路的敌军士兵,心急如焚地想要尽快赶到现场确认情况。

终于,经过一番艰难的冲杀,张定边来到了事发地点。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如刀绞——只见陈友谅躺在一艘小船上,胸口处赫然插着一支羽箭。此刻的陈友谅脸色苍白如纸,气息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显然已是命悬一线、奄奄一息了。

陈友谅勉强抬起头,用仅存的一丝力气望向匆匆赶来的张定边。他艰难地张开嘴唇,强忍着剧痛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用尽最后一点力量对张定边缓缓说道:“定边……朕恐怕是不行了……”说完这句话,陈友谅的眼睛渐渐合上,身体也彻底失去了生机。

张定边望着眼前已经没了气息的陈友谅,心如刀绞,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他颤抖着双手紧紧抱住陈友谅逐渐冷却的尸体,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大哥!大哥啊!你快些活过来呀……”

就在这时,一阵稚嫩的哭声骤然响起。张定边猛地转过头去,只见一个年幼的孩童正站在一旁,满脸惊恐与悲伤地望着陈友谅紧闭的双眼,嘴里还不停地喊着:“父皇!父皇,您怎么了?您不要丢下孩儿啊!”

听到孩子的哭喊声,张定边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他怔怔地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嘴唇微微颤动着,喃喃自语道:“对啊,大哥还有孩子……我一定要保护好他!”

过了片刻,张定边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起来。他深吸一口气,缓缓低下头,对着陈友谅的遗体轻声说道:“大哥,请您放心。就算拼尽我的性命,我也一定会护少主周全。”说罢,他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抱入怀中,转身朝着不远处的一艘小船快步走去。

登上小船之后,张定边迅速环顾四周,开始召集那些幸存下来的残兵败将。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成功地聚拢起了一部分兵马。此时,敌人的追兵已然逼近,但张定边毫无畏惧之色。

他大手一挥,高声吼道:“兄弟们!随我一同杀出重围,护送少主前往武昌!”话音未落,他便亲自操桨,驾驶着小船向着武昌的方向疾驰而去。身后的将士们见状,纷纷紧跟其后,一时间杀声震天。

尽管陈友谅已经命丧黄泉,但他所遗留下来的残兵败将数量依旧颇为可观。朱元璋眼睁睁地看着张定边成功突破重围而去,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无能为力。

然而,短暂的无奈之后,他的目光迅速变得坚毅起来,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一般。紧接着,只见他猛地一挥手,大声下达命令:“众将士听令!全力剿灭敌军余孽,但凡有愿意归降者,过往一切罪过皆可既往不咎!”这道命令犹如一道惊雷,响彻整个战场,激励着每一个士兵奋勇杀敌。

数个时辰匆匆而过,战场上的硝烟逐渐散去,朱元璋率领着麾下将士有条不紊地清理着战后的残局。经过一番整顿和收容,那些原本负隅顽抗最终选择归降的士兵也被纳入到了朱元璋的队伍之中。

如此一来,朱元璋所拥有的可投入战斗的兵士数量竟然一举突破至六十万之多!面对这支规模庞大且士气高昂的军队,朱元璋深知要想完全掌控并发挥出其最大战力并非易事,于是决定先返回应天府,再从长计议如何逐步消化吸收这些新增兵力。

数日后,应天城一如往昔般热闹繁华,但在朱元璋那宽敞而肃穆的书房里,一场关于小明王韩林儿去向的重要商讨正在紧张进行着。朱元璋端坐于书桌前,眉头微皱,目光在面前几位得力谋士身上来回扫视。

他心中原本打算将韩林儿留在应天城中,以便就近监视和控制。然而,刘伯温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国公,依臣之见,应天乃是我军的龙兴之地,意义非凡。韩林儿在此恐会对主公您的大业产生不利影响,不如将其遣往滁州为宜。”

一旁的李善长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刘伯温的观点,并补充道:“滁州地处偏远,易于监管,又不会过分引人注目,实乃安置韩林儿的理想之所。”

就连一向少言寡语的朱文正此时也出言附和道:“叔父,刘先生与李先生所言极是。应天城中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若留韩林儿于此,难免会引发诸多变数。”

朱元璋静静地聆听着众人的意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沉思。过了许久,他终于缓缓点头说道:“也罢,既然诸位皆认为将韩林儿迁往滁州更为妥当,那就照此行事吧。只是需派可靠之人护送,确保途中无虞。”

最终,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下达了一道诏令,命韩林儿前往滁州。当韩林儿听闻这个消息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喜悦之情。毕竟,对于韩林儿来说,能够离开朱元璋的势力范围,不再处于其严密监视之下,实在是一件令人感到轻松和自在的事情。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韩林儿手下的众多官员们纷纷上书,一致推举朱元璋担任吴王一职,并建议建立完整的官僚体系和机构设置。不仅如此,他们还提议继续沿用龙凤年号来纪年,表示对过往政权的尊重与延续。同时,所有的政令都将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颁布施行。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局面,韩林儿感到有些无奈。尽管他内心并不情愿,但在群臣的压力之下,他也只能选择顺从大家的意愿,听从这些安排。于是乎,一场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化就此展开……

热门小说推荐

灭运图录
爱潜水的乌贼灭运图录
...
玄门妖王
紫梦幽龙玄门妖王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