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明朱文正 > 第42章 刘伯温谋划 康茂才投靠(第1页)

第42章 刘伯温谋划 康茂才投靠(第1页)

时光荏苒,朱文正的大婚盛典已然落下帷幕,自此之后,日子逐渐恢复平静与安宁。每日清晨,朱文正都会如往常一般前往兵营巡查。

他身着甲胄,英姿飒爽地穿梭于营帐之间,仔细检查士兵们的操练情况,并对表现出色者加以褒奖,而对于那些稍有懈怠之人,则会毫不留情地斥责一番。

待兵营之事处理完毕后,朱文正便会带着年幼可爱的朱标四处游玩嬉戏。

夜幕降临之时,朱文正则会返回家中,与自已温柔贤淑的小娇妻共度温馨时光。两人相拥而坐,轻声细语地分享着彼此一天中的见闻与感受,情意绵绵,好不甜蜜。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看似寻常的日子里,朱元璋突然派遣手下前来传唤正在兵营练兵的朱文正。得到消息后的朱文正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放下手中事务,匆匆赶往朱元璋所在的国公府。

刚一踏进国公府的大门,朱文正那洪亮的嗓音便响彻整个院落:“叔父!您寻我何事啊?”

就在此刻,那间宽敞而典雅的书房里,朱元璋正埋首于案牍之间,全神贯注地处理着手中繁忙的事务。突然,一阵喧闹之声传入他的耳际。听到这个声音,朱元璋先是微微一怔,紧接着脸上浮现出一抹无可奈何的笑容,轻轻地摇了摇头。

稍作停顿之后,他缓缓站起身来,动作从容不迫。只见他迈着稳健的步伐,穿过书房那古色古香的门道,朝着院子走去。刚踏出房门,便迎上了刚刚踏入院子的朱文正。

看到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朱元璋微笑着开口说道:“文正啊,你这小子,如今也算是成家立业之人了,怎的行事作风还像个毛头小伙子一般,这般毛躁冲动、不够沉稳呢?”说罢,他目光温和地注视着朱文正,眼中既有长辈的慈爱,又带着几分责备之意。

朱文正则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咧开嘴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回应道:“叔父,侄儿这不是见到您太过高兴了嘛!一时没忍住就……嘿嘿。”

朱元璋见状,不禁轻笑出声,随即伸手拉住朱文正的胳膊,将他带进屋内。两人在厅内相对而坐,气氛显得颇为融洽。

沉默片刻后,朱元璋再次缓缓开口说道:“文正,咱方才听人提及,在那青田之地,有一位学富五车、知识渊博的贤才。此人德才兼备,实乃不可多得之人才。你且待会儿随咱一同前去拜访一番,看看是否能请得动这位大贤出山相助。”

朱文正一听到“青田”这个地名,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名字——刘伯温!难道叔父所说的大才就是这位名震天下的智谋之士?除了他之外,自已印象之中似乎确实没有其他能称得上大才的人物居于这青田之地了。

不过朱文正心中虽然有所疑惑,但面上却不敢有丝毫表露,仍是恭恭敬敬地应道:“叔父您向来慧眼识珠,既然是您看中之人,那必定是非同凡响之辈。侄儿自当竭尽全力,不负叔父所托。”

朱元璋听了这话,脸上露出满意之色,微微颔首,表示赞许。

随后,两人迅速收拾好行囊,翻身上马,扬起马鞭,一路疾驰而去。马蹄声响彻原野,如疾风骤雨一般,朝着青田的方向狂奔不止。

终于,经过一日的奔波,他们抵达了青田附近。放眼望去,只见这里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而过,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

远处的山峰被云雾笼罩,若隐若现,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朱文正和朱元璋勒住缰绳,稍作歇息,向路人打听起那位贤才的住所。得知具置之后,他们再次策马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一座清幽雅致的小院门前。

朱元璋翻身下马,上前轻轻叩动门环。然而,过了许久,里面都毫无动静。正当他们准备再敲一次的时候,只听得吱呀一声,门缓缓打开了一条缝隙,一位身着长衫、气质儒雅的中年书生出现在门口。

朱元璋赶忙拱手行礼,满脸堆笑地说道:“在下朱元璋,早有耳闻先生您的鼎鼎大名,今日特地前来拜访,还望先生能够出山相助,与咱等一同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啊!”说罢,他目光热切地望着眼前这位书生。

那书生上下打量着朱元璋朱文正二人,尤其是看到朱文正时多停留了一会,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和不解,但很快便恢复平静。

这书生轻轻地摇了摇头,缓缓开口道:“承蒙二位贵人抬爱,只是伯温天性懒散,自由自在惯了,只想安安静静地守着这一方山水,读读书籍,自得其乐罢了。”

一旁的朱文正一听这话,确定了眼前此时便是那历史上有名的刘伯温,然后着急了,然后朱文正眼睛一转,便故意提高嗓门大声说道:“先生您可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之人啊!倘若就这样埋没了自已的才华,不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刘伯温听到这番话,微微一怔,心中似乎有所触动,原本坚定拒绝的神情略微松动了一些。

朱元璋见此情形,立刻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地向贤才倾诉起自已的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来。他慷慨激昂地描绘着未来的蓝图,如何平定乱世,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何建立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

刘伯温静静地听着朱元璋的讲述,时而皱眉思考,时而点头表示赞同。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抬起头来,看着朱元璋和朱文正,郑重其事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暂且应下此事吧。不过,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朱元璋闻言大喜过望,连忙再次拱手致谢,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兴奋之色。朱文正也如释重负般地长舒了一口气,喜笑颜开。

随后,待刘伯温收拾好东西,他们三人便一同踏上了返回应天之路。

时光匆匆流逝,两日之后,他们终于抵达了应天府。刚一进城,朱元璋便马不停蹄地派人前去召集军中将领以及那些谋士们前来议事大厅共商大计。

不多时,众人纷纷云集于这座庄严肃穆的议事大厅之中。然而,当他们踏入厅内之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疑惑之色。

只见朱元璋正襟危坐于主位之上,双目微闭,双唇紧闭,宛如一座沉默的山岳般令人心生敬畏。面对如此情形,众人均不敢贸然出声,只得静静地站立一旁,等待着朱元璋率先打破这份沉寂。

终于,朱元璋缓缓睁开双眼,端坐在主位之上的他先是环顾四周,将在场所有人的神态尽收眼底。

而后,只见他微微抬起头来,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接着深吸一口气,轻轻清了清嗓子。紧接着,从他口中传出一阵如洪钟般响亮而又充满威严的声音,仿佛这声音能够穿透云霄,震慑人心:“诸位啊!想必大家也都有所耳闻,近来咱们滁州可不太平呐,局势稍有动荡。正因如此,我特地派遣了善长暗中前往滁州,责令其务必将那里的情况查个水落石出!”说到此处,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眼神变得愈发凝重起来。

稍作停歇之后,他再次开口继续说道:“然而就在近日,我偶然间听闻在那青田之地,竟然隐居着一位惊世之才!此人不仅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更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其学识之渊博堪称世间罕见!”

“为了请得此等大才出山相助,帮助咱们出谋划策,咱不惜长途跋涉,在前些日子亲自奔赴青田,并向他诚恳地表达了咱的来意。所幸,这位先生被咱的诚意所打动,最终答应出山为咱出谋划策!”讲到这里,他的脸上不禁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说到此处,朱元璋稍稍停顿片刻,接着抬起右手,朝着身旁的方向轻轻一挥,并继续道:“这位,便是来自青田的刘伯温刘先生!”

随着朱元璋的话音落下,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站在其身旁的那位男子。一时间,惊叹之声此起彼伏。毕竟,刘伯温知识渊博,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如今得见真人,怎能不让人感到惊讶与兴奋呢?

刘伯温神色凝重地向前迈出一步,双手抱拳,微微躬身施礼道:“在下刘伯温,见过诸位。以吾之拙见,如今这天下局势可谓风云变幻、波谲云诡。元朝历经多年风雨,其气数已然行将就木,然而各方势力却如乱麻般交织错杂,难以理清头绪。”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