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五月十八日,蓝田县柳村。
初夏的阳光洒向大地,田野间一片生机勃勃。分田己经过去了六天,但农民们的兴奋劲儿丝毫没有减退。相反,随着新生活的开始,他们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在村子的中心,一座新搭建的草棚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新成立的"柳村农民协会"的办公地点,也是村民们商讨集体事务的场所。
张三狗作为村长,正在主持一场重要的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村里的主要农户外,还有几个特殊的身影——李大嫂、李二狗的妻子王氏,以及几个其他的农村妇女。
"大家静一静,我们开始开会。"张三狗清了清嗓子说道。
在过去,这样的会议是不可能有妇女参加的。但现在不同了,新政明确规定,农村妇女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可以参与村务决策。
"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商议三件事。"张三狗继续说道,"第一,咱们村的农民合作社怎么办?第二,种子和农具的问题怎么解决?第三,秋收后的粮食怎么处理?"
李二狗第一个发言:"村长,我觉得办合作社是个好主意。大家伙儿联合起来,力量大,办事也方便。"
"是啊,"另一个农民附和道,"以前我们都是单打独斗,现在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怕。"
这时,李大嫂站了起来。在以往,妇女在这种场合是绝对不敢发言的,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我觉得合作社不仅仅是男人的事,我们妇女也能帮上忙。"李大嫂鼓起勇气说道,"比如说,种菜、养鸡、纺织,这些我们都在行。"
她的发言引起了一些议论,但大多数是赞同的声音。
"大嫂说得对!"王氏也站起来支持,"我们妇女虽然不能下地干重活,但也能为合作社做贡献。"
张三狗点点头:"大嫂和嫂子们说得有道理。新闯王说过,男女平等,大家都是平等的。合作社的事务,大家都可以参与。"
这个表态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包括那些原本有些犹豫的男性农民。
接下来,大家开始讨论合作社的具体组织形式。
"我觉得可以分几个小组,"李二狗建议道,"种植组、养殖组、手工组,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参加不同的组。"
"好主意!"张三狗赞同,"这样分工合作,效率会更高。"
李大嫂主动请缨:"我愿意负责手工组,带着姐妹们纺纱织布,多做些布匹出来。"
"我负责养殖组,"王氏也表态,"养鸡养猪,我们女人更细心。"
很快,合作社的基本框架就确定了。这个决定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诞生。
会议的第二个议题是种子和农具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虽然大家都有了地,但种子和农具还不够。"张三狗说出了大家的担心。
"村长,这个问题田先生己经有安排了。"李二狗汇报道,"他说过,政府会统一采购好种子,按成本价提供给我们。农具也是一样。"
"真的?"有人惊喜地问道。
"千真万确。而且,如果一时拿不出钱,还可以赊欠,等秋收后用粮食抵账。"
这个消息让大家更加兴奋。在过去,种子和农具都是大问题,经常要向地主借贷,利息高得吓人。现在有了政府的支持,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第三个议题是关于秋收后的粮食处理。
"按照新政策,我们每年要向政府缴纳一定的农税。"张三狗解释道,"但这个税比以前交给地主的租子要轻得多。"
"轻多少?"有人关心地问道。
"田先生说了,农税最多不超过收成的三成,而且如果遇到灾年,还可以减免。"张三狗详细说明,"以前我们要交给刘员外六成的租子,现在只要交三成的税,相当于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这个对比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
"除了农税,剩下的粮食我们可以自由处置。"张三狗继续说道,"吃的、卖的、存的,都由我们自己决定。"
"太好了!"李二狗兴奋地说道,"这样我们就真正当家作主了!"
会议开得很成功,各种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会议,村民们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自治机制。
散会后,李大嫂和几个妇女聚在一起,继续讨论手工组的事情。
"大嫂,咱们真的能参与村里的事务了?"王氏还有些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