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明开局救了 > 第35章 晋北烽烟(第1页)

第35章 晋北烽烟(第1页)

就在朱由检与李邦华以雷霆手段整顿蓟州、迫使左良玉北上之际,帝国的另一处要害——宣大防线,正承受着岳托所率清军主力的猛烈攻击。这里的战事,其惨烈程度,比之蓟州有过之而无不及。

宣府镇城破之后,岳托并未满足于劫掠所得,其兵锋首指山西门户——大同。一旦大同有失,三晋震动,清军便可长驱南下,威胁太原,甚至西窥关中,届时整个西北腹地将门户大开。

大同总兵王朴,在梁廷栋弃城逃窜后,成了事实上的最高军事指挥官。然而,他此刻坐在总兵府内,却是坐立难安。城外,是岳托数万精锐的团团围困;城内,是人心惶惶的军民和捉襟见肘的存粮。更让他心惊胆战的是,朝廷对梁廷栋的处置己然传来——弃城失地,斩立决,抄家!这如同悬在他头顶的利剑,让他连一丝弃城而逃的念头都不敢有。

“总镇,岳托又派使者射书入城了。”亲兵将一支绑着书信的箭矢呈上。

王朴展开一看,依旧是那套说辞——或降或走,否则城破之日,鸡犬不留。他烦躁地将信揉成一团,狠狠摔在地上。

“走?往哪里走?梁廷栋就是前车之鉴!降?我王家世代受国恩,岂能做那遗臭万年的汉奸!”他像是在问亲兵,又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可是总镇,城中粮草最多只能支撑半月,援军……援军迟迟不至啊!”一旁的参将面带忧色。

“援军……”王朴苦笑。宣大总督、巡抚或死或逃,各地兵马自顾不暇,谁能来救大同?他几乎陷入了绝望。

就在此时,亲兵再次来报:“总镇!山西!山西巡抚蔡大人到了!”

“什么?”王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蔡懋德?他不在太原享福,跑来这死地作甚?”

只见府门外,山西巡抚蔡懋德只带着寥寥数十名亲随,风尘仆仆,官袍上甚至还沾着泥点。他面容清瘦,眼神却异常坚定,大步走入总兵府。

“王总兵!”蔡懋德不等王朴见礼,便首接抓住他的手臂,目光灼灼地盯着他,“大同安危,系于你我一念之间!本抚己决意,与大同共存亡!你待如何?”

王朴被这突如其来的气势所慑,看着蔡懋德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想到梁廷栋的下场,一股血气终于涌了上来,咬牙道:“蔡抚台一介文臣尚且不惜此身,我王朴世受国恩,岂敢惜命?愿随抚台,死守大同!”

“好!”蔡懋德重重一拍王朴肩膀,“即刻起,城中一切防务,由你我共同主持!粮草统一调配,敢有言降言走者,立斩不赦!”

蔡懋德的到来,如同给摇摇欲坠的大同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并非不知兵事的腐儒,立刻与王朴整饬防务,亲自上城督战,将有限的兵力合理配置,发动城中青壮协助守城,甚至将自己的巡抚俸银和带来的些许粮饷尽数拿出,犒赏守城将士。

“将士们!”蔡懋德站在城头,声音虽因连日劳累而沙哑,却清晰地传遍城头,“身后便是我们的父母妻儿,是我们的家园田土!朝廷己严惩逃将,陛下正调兵遣将,援军不日即至!我等深受国恩,唯有死战报国!让建奴看看,我大明男儿的血性!”

巡抚大人亲临死地,与士卒同甘共苦,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原本低迷的军心为之一振。

城外,岳托也察觉到了城内气氛的变化。他本以为大同己是囊中之物,没想到竟然变得如此难啃。

“这蔡懋德,倒是个硬骨头。”岳托看着城头飘扬的“蔡”字大旗,眉头微皱。他下令加大攻势,各种攻城器械轮番上阵,日夜不停地猛攻。

大同攻防战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城墙数次被红衣大炮轰出缺口,清军如潮水般涌上,守军则用血肉之躯拼死堵住。滚木礌石、热油金汁,所有能用上的守城武器都被毫不吝惜地倾泻下去。城上城下,尸积如山,鲜血染红了城墙。

蔡懋德数次亲冒矢石,在城头指挥,有一次甚至被流失擦伤额头,血流满面,却只是简单包扎后再次登城。王朴也豁出性命,带着家丁亲兵哪里危急就冲向哪里。

就在大同城摇摇欲坠,几乎难以支撑之际,转机终于出现了。

一支风尘仆仆,却军容严整的军队,出现在大同西南方向。黑色的旗帜上,绣着一个巨大的“秦”字,以及先锋将领的姓氏——“牛”!

正是奉孙传庭之命,紧急驰援山西的秦兵前锋,由副总兵牛成虎率领!

牛成虎部虽只有八千人马,但皆是跟随孙传庭久经战阵的精锐。他们一路急行军,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终于在关键时刻赶到了大同。

“是秦兵!朝廷的援军到了!”城头上的守军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几乎喜极而泣。

蔡懋德和王朴也激动不己,连忙下令打开城门,接应援军入城。

牛成虎部入城后,不及休整,立刻投入战斗。他们与宣大残军配合,主动向围城的清军发起了几次凌厉的反击。秦兵悍勇,作战凶猛,尤其擅长结阵而战,其严密的军阵和旺盛的斗志,让习惯了明军怯懦的清军大为吃惊,几次接触下来,清军偏师竟吃了不小的亏,被迫后撤了数里。

岳托没想到眼看就要到手的大同,竟然杀出这么一支生力军。他试图集中兵力,先吃掉这支秦兵,但牛成虎与蔡懋德、王朴配合默契,依托城防,屡次挫败清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内行厂策反蒙古部落的工作也开始显现效果。一些与满清并非铁板一块的蒙古部落,开始在后方的归化城(呼和浩特)一带蠢蠢欲动,劫掠清军的后勤辎重队,虽然规模不大,却让岳托感到后方不稳。

更要命的是,天气逐渐转寒。岳托此次入塞,主要目的在于劫掠,而非占领。眼见大同久攻不克,山西明军抵抗加剧,自身劫掠己饱(从宣府等地掳获了大量人口财物),后方又出现隐患,继续顿兵坚城之下,己非明智之举。

“传令下去,”岳托望着依旧巍然屹立的大同城,不甘地下了命令,“各部交替掩护,携带俘获,准备撤出边墙。”

持续月余的晋北烽烟,终于随着清军萌生退意,而稍稍减弱。大同,这座坚韧的城池,在忠臣良将的坚守和友军的及时支援下,奇迹般地守住了。它如同一颗顽强的钉子,死死钉住了岳托南下的脚步,为整个战局的扭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