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你我情深缘浅 > 第156章 盐粒(第3页)

第156章 盐粒(第3页)

江芥把匕首插入盐面,刀身发出极轻的嗡鸣,像回应盐田深处的低语。

梁叔把船帆最后的碎片撒向空中,碎片在风中飘散,落在盐田上,立刻被盐粒覆盖,像一场无声的葬礼。

三人背对灯塔,面朝盐田深处,盐田尽头,一片银白延伸至天际。

夜色像块浸了水的蓝布,慢慢漫过窗台。苏青给旧缝纫机换了盏新灯泡,暖黄的光落在布套上,把赭石色的河面照得像淌着蜜。她找出那根从腌菜坛布上拆的蓝纱线,穿进针里,打算给布套补几针——下午小猫扯着系带玩,把蝴蝶结拽松了,17。3厘米的长度散了些,像段没系牢的回忆。

补到第三针时,针尖忽然戳到个硬物,拆开布套一看,是粒黑色的纽扣,上面刻着“上海”二字,是当年沈川工装袖口的纽扣,她还以为早丢了。纽扣的孔眼里缠着根细麻线,是她当年缝补时留下的,麻线己经脆了,却牢牢缠着纽扣,像对不肯分开的老伙计。

“原来你躲在这儿。”苏青把纽扣缝在蝴蝶结的中心,像给这段牵挂安了个锚。纽扣冰凉的金属贴着布套的暖,像沈川的手握着她的手,在老槐树下量那块永远量不完的布。风从河面吹来,布套轻轻晃,纽扣与铜铃的轻响混在一起,像首没谱的歌。

那只褐毛小猫不知何时回来了,蹲在缝纫机旁,项圈上的淡青布果然短了截,露出底下的毛。它仰头看苏青,眼睛亮得像浸了水的黑琉璃,嘴里叼着片枯叶,是老槐树的叶,边缘还带着齿痕,像被谁啃过。苏青接过枯叶,发现叶面上有个小小的洞,像被针尖扎的,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她总爱拿沈川的铜尺在槐叶上扎洞,说“这是给河写信呢”。

她把枯叶夹进铜尺盒里,挨着那片银杏叶。两片叶子在光里轻轻颤,像在说悄悄话。苏青忽然想,或许这猫真的能听懂河的话,不然怎么总把这些带着痕迹的东西叼回来?像个尽职的邮差,把河底的秘密一点点捎给她。

midnight(午夜)的钟声从远处的教堂传来,“咚——咚——”,在空荡的巷子里荡得很远。苏青把两只缝纫机的布套都系好,蝴蝶结的长度都是17。3厘米,像对孪生的记号。樟木箱子上的腌菜坛散发着清香,与月光的冷、灯泡的暖混在一起,像杯泡了岁月的茶,苦里带着甜。

她坐在藤椅上,看着猫窝里的小猫渐渐睡熟,项圈上的铜铃偶尔轻响一声,像在说梦话。窗外的苏州河在夜色里静静流着,带着那片漂走的淡青布,带着铜尺的刻痕,带着没说完的话,一首往前。苏青忽然明白,所谓永恒,从来不是把东西攥在手里,是像河水那样,该留的留,该走的走,却在每个转弯处,都留下温柔的回响。

台灯的光落在玻璃板上,照片里的沈川还举着铜尺,17。3厘米的刻痕在光里闪。苏青伸出手,指尖划过照片里的刻度,忽然觉得沈川就在对面,也伸出手,两人的指尖在光里相触,像隔着岁月握了握手。

“睡吧,老伙计。”她对着缝纫机轻声说,关了灯。黑暗里,能听见两只兔子的呼吸声,能听见猫的轻鼾声,能听见河水在远处唱着古老的歌。那歌声里,有铜尺的轻响,有针脚的密语,有17。3厘米的牵挂,还有她和沈川的名字,被河风轻轻吹着,一首飘,一首飘,飘向没有尽头的远方。

开春的风带着融雪的潮气,把梧桐树上的草绳泡得发软。林澜蹲在树下拆草绳时,指尖触到块凸起的地方,扒开一看,是去年混在草绳里的葵花杆,竟在树皮上留下道浅黄的印子,像给树干戴了个金镯子。

“它记着呢。”周屿拎着水桶过来,壶嘴淌出的水顺着树干往下流,在印子旁积成个小水洼。林澜忽然发现,去年埋下的梧桐籽冒出了新芽,两瓣圆叶顶着湿泥,像从土里探出的小脑袋。“你看,它们真的长出来了。”她伸手护住新芽,生怕被风吹倒,“明年这里就是片小梧桐林了。”

抽水站的木门被春风吹得“吱呀”响,周屿找来些桐油,仔细往门轴上抹。林澜则把那本旧书从木盒里取出来,摊在阳光下晒,书页里的梧桐花瓣晒得发脆,却仍带着淡淡的香。白疤鸽子带着小鸽子落在窗台上,歪头看着书页里的银戒指,忽然衔起片干枯的葵花叶,往林澜手里送,像在补交去年的“礼物”。

“该给稻草人搬家了。”林澜望着芦苇荡里露出的红围巾,雪化后,稻草人的下半截陷进了泥里,显得有些狼狈。周屿找来几块木板,在葵花地旁搭了个小台子,把稻草人挪上去,又给它换了顶新草帽——这次是用梧桐叶编的,绿得发亮。“以后让它守着葵花苗。”他拍了拍稻草人,红绳在风里晃,像在点头应和。

河面上的冰彻底化了,水草顺着水流摆得热闹,周屿划着家里的小木船,带着林澜往河心去。船桨搅起的水花里,能看见成群的小鱼游过,其中几条停在船边,像在打量这两个熟悉的身影。“它们还记得我们凿的冰洞。”林澜伸手去碰水面,小鱼们惊得散开,又很快聚拢,“就像我们记得每一个春天。”

他们在浅滩上捡了许多贝壳,周屿在贝壳内侧刻下小小的向日葵,林澜则用红绳把贝壳串起来,挂在梧桐树枝上。风过时,贝壳碰撞着发出“叮咚”的响,像串会唱歌的风铃。“等秋天,贝壳会被晒得发白。”周屿望着风中摇晃的贝壳,“到时候我们再换批新的。”

葵花地翻了新土,周屿爸帮着犁地时,犁尖翻出了去年埋下的陶罐,罐里的葵花籽还很,只是表皮蒙上了层土黄色。“能当种子。”林澜把籽倒进竹篮,阳光透过指缝落在籽上,像撒了把碎金,“今年的葵花会开得更旺。”周屿蹲在她身边,忽然从兜里摸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枚银质的向日葵吊坠,花芯处刻着个“屿”字。“给你的。”他把吊坠戴在她颈间,银链贴着皮肤,凉丝丝的却暖得人心头发涨,“我妈说,戴着它,就像我一首在你身边。”

傍晚的河堤上,桃花瓣又开始落,粘在他们的肩头,像撒了层粉。周屿忽然停下脚步,望着她家的方向,“我妈把槐花糕蒸好了,说让你明天一定来。”林澜摸了摸颈间的吊坠,忽然想起冬天里他说这话时发红的耳根,忍不住笑出声,“你是不是紧张了?”

“有点。”他挠挠头,耳尖又红了,“我妈问了好几次你的名字,说要给你绣个新帕子。”

林澜望着他眼里的光,那光里有梧桐树的影子,有葵花地的绿,有他们踩在新泥上的脚印。她轻轻点头,银链在颈间晃了晃,像在替她答应。

往回走时,周屿的手一首牵着她,梧桐花落在他们脚边,像无数个小灯笼,照亮了脚下的路。林澜忽然想起那些在冬天里飞了又飞的回声,想起春天里刻在树上的名字,想起夏天里相碰的银镯,想起秋天里埋下的种子。原来所有的等待,都不是空等,它们像这河水流淌着,像这树木生长着,像这掌心相贴的温度,年复一年,从未冷过。

远处的炊烟混着暮色升起来,淡得像幅水墨画,而他们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缠在那棵抽芽的梧桐树上,缠在那片翻好的葵花地里,像个永远写不完的故事,却又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悄悄长出新的章节。

没有风,没有浪,没有声音,只有盐粒在阳光下闪烁,像无数颗被碾碎的星。

故事在此刻静止,像一块被烈日烤干的盐壳,坚硬,透明,却不再生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