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思辰背着手,神情平静:“我会把这套全电驱动逻辑拆解成三阶段攻关,你们按模块推进。至于散热与电磁兼容,我也准备好了预应力分层冷却通道与‘舰内电磁泄露保护模型’,今晚发你们邮箱。”
元逸尘站在人群后,一脸感慨地低语:
“这哪是材料天尊……这是科技之神啊!”
在结束了电力系统组的技术震撼之旅后,伍思辰一行人又来到了航母通信雷达系统集成组所在的综合电讯集成实验室。
这里显得格外安静,没有了动力组那种蒸汽味的粗犷,也没有电力组高频脉冲的嗡鸣声,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信号频谱图、雷达回波模拟影像,以及整面墙的“带宽-干扰-分波增益矩阵”分析图。
项目组组长是一位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教授,曾长期供职于大夏空军电子战研究所,被总装备部特邀出山。他指着大屏上的雷达天线阵列结构图向伍思辰介绍道:
“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双面阵列SX波段复合相控阵雷达’,能够实现目标三维成像、快速锁定与弹道导引,算是目前国内最成熟的舰载雷达系统改型。”
伍思辰点点头,目光平静地扫了一眼那张布满波束覆盖角度的分析图,然后问了句:
“你们测试过在‘低可探测目标’环境下的探测率吗?比如五代战机?或者……高空隐身无人机?”
此话一出,现场一片沉默。
几名技术员互相交换了眼神,一位青年工程师小声道:
“报告……在模拟低RCS(雷达反射截面)目标时,S波段穿透尚可,但X波段反射数据极不稳定,难以实现有效追踪。”
伍思辰微微一笑,从口袋里拿出笔,走到白板前,刷刷刷写下了几个字:
“多波段协同雷达集群探测机制。”
紧接着,他一边写一边讲解:
“传统相控阵雷达常用X波段进行目标成像,但对于RCS极低的隐身目标,X波段穿透力有限;而S波段、L波段虽然成像模糊,但对隐身材料的‘穿透效应’更强。”
“所以我建议,将舰载雷达系统升级为三波段协同结构:L波段预警扫描→S波段区域锁定→X波段精确制导。”
“通过自适应频率跳变机制与AI目标回波识别算法协同,这样不仅能突破当前隐身无人机的电磁屏蔽阈值,还能扩大对高速高空目标的预警带宽。”
伍思辰话音刚落,实验室瞬间炸开了锅。
“多波段协同?!这可是雷达领域最前沿的方向!我们在研究院都还只在仿真阶段……”
“这……这是把空军预警体系首接搬上了舰!”
“你这方案如果能落地,001航母的电子战能力将完全不输某些现役航母战斗群了!”
老教授也双手微微颤抖:“你……你己经把数据融合算法考虑进去了?”
伍思辰点点头:“回波融合用的是我优化过的稀疏矩阵滤波模型,带频切换由舰载中央感知处理器调度,同时系统自动规避舰载通讯干扰。”
他话音刚落,那位老教授几乎是肃然起敬般站起身,深深一鞠躬:“我从事雷达系统三十年,今日得见真知。”
身边几名青年研究员也激动得攥紧了拳头,眼中仿佛真的看到了一个更强大的“电子之眼”正从这座改造中的航母上睁开。
元逸尘悄悄在一旁拿出本子,暗暗记下:“材料天尊、电力魔术师……现在还要加一个‘雷达狂人’的称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