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主角从研发无人机开始的 > 第75章 郑昆组建合成营(第2页)

第75章 郑昆组建合成营(第2页)

庄永歌眯起眼:“也就是说,我们以前的指挥节奏,是一层慢一层,人家则是一气呵成?”

“对。”郑昆斩钉截铁,“而且人家是打到哪儿,信息流跟到哪儿,后勤资源压到哪儿。”

他又翻出一页演习报告:

“看看这个,戚凌云的合成营,在一次山地交战中,靠卫星标注+无人机投影+炮兵精确校准,六分钟之内三发炮弹,首接把我们团指的位置抹了。”

“你信不信?不是我们不会打,是我们看不到他要打哪儿。”

两人沉默片刻,郑昆低声道:

“老庄,我们不能再按老套路练兵了。下一场真正的战争,不是靠兵多、炮响,而是比谁的指挥链短、反应快、打得准。”

他站起身来,看向窗外练兵场上的老式装甲车,轻声道:

“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合成营。”

参考朱日和演训那场失败的血泪教训,郑昆旅长和庄永歌团长真正明白了一件事:新时代的战争,不再是“人海”与“火海”的堆砌,而是一个“快、准、狠”的压缩式作战体系。于是,他们正式着手组建新型合成营,目标就是“打一拳、碎一块”。

标准八连编制只是基础——三个步兵连、两个坦克连、一个炮兵连、一个作战支援连、一个后勤保障连。可郑昆很清楚,真正让这个“营”成为“拳头”的,必须是信息化的眼睛与智能化的牙齿。

他们首先引入了无人化战力:

--战术级西轴无人机,每个排配备至少三架,分侦察型、干扰型和打击型,随时起飞,半分钟内就能传回高清战场态势;

--旅部最近刚批准发放的“利剑-2”高超音速隐身无人机,采用变循环发动机,也纳入合成营建制,作为远程查打一体的核心武器,首接归营级指挥使用,不再依赖上级火力分配。

步兵连不再是过去那种“扛着95,背着饭盒”,而是人手便携火箭筒、微型地雷与便携式无人蜂群。指挥中队给他们配发了联动数据终端,任何人都可以实时标注目标、申请火力覆盖,一键呼叫炮击。

炮兵连更是首接改为“火力反应营”:

--由六辆自走火炮组成第一打击群;

--三辆轮式迫击车构建远近兼容火力点;

--同时配置两辆便携式无人弹药补给车,炮弹补给可在一小时内完成弹仓更换。

战斗支援连则打通电子战链路,设立信息侦察网络攻击电磁压制等模块,既能开战前瘫痪敌人通信,也能在战斗中干扰导弹制导。

整个合成营,兵力虽然不多,才七八百人,但从火力密度上来说,比传统一个团还要凶猛。每一分钟的精准打击,都远胜过去十分钟的盲轰乱炸。

庄永歌在训练场边看着“利剑-2”从地面腾起,只冷冷一句:“别看我们人数少,三分钟之内,能把敌人一个营打成废墟。”

当然,代价也显而易见。高度集成导致单位自持力偏低,补给跟不上,一打久就容易脱节。但郑昆却在会议上拍板:

“我们不是用来‘坚守’的,是用来‘突破’的。”

他望着墙上红旗上的军徽,低声补了一句:

“我们不是守城的守夜人,我们是破局的利刃。”

对于大夏来说,只要国体稳定、后方坚实,就可以用这套合成营系统,反复拆掉敌人节点,打穿纵深。

——战争从来不是拼命,是拼效率、拼算力、拼谁先落子。而“合成营”,就是他们在新时代战局中布下的第一子。

热门小说推荐

创始道纪
暗丶修兰创始道纪
...
大唐之惊梦
岁月一点烦大唐之惊梦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