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青春祭的意思 > 第2章 4 苏联舰队访华(第1页)

第2章 4 苏联舰队访华(第1页)

从高一年级起,我们每星期看几场电影,这成了我们的习惯与爱好。我们通常一次买西张票——张崇棣、洪丕柱、沈大钟和我。沈大钟是我坚持要为他买的。买好后,我们三个人再去兴国路他的家,替他送去。

1956年秋,在“双百”方针指引和感召下,三十年代的电影陆续解禁了,这引起了我们极大兴趣。

记得我们看的第一部电影是:《马路天使》,由赵丹、周璇主演;第二部电影是:《十字街头》;后来又陆续看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风云儿女》等。老电影一部接一部地放映。接着,文化局又适时举办外国电影周。比如:“亚洲电影周”“法国电影周”“意大利电影周”“墨西哥电影周”“巴基斯坦电影周”。再早一点有:“印度电影周”。至于那首“流浪者之歌”,几乎唱遍了全上海。

这买票一事,由我来承包。我向陈逸诗借自行车,他一口答应。之前我说过,他是越南华侨、学生会干部、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生。我只要开口,他没有不答应的。期间,我还买球票,看球赛。兴趣多多,不亦乐乎。

1957年3月,我因写了一篇作文,经语文老师在高三年级朗读并推荐,负责校刊主编工作的张子硕为此找过来,问我道:“你是叫姚凯文吗?”

这时,我的两个保镖张崇棣、洪丕柱见状立即跳出来,问:“你找姚凯文有什么事?”

张子硕连忙回答说:“不要误解!我想聘请他担任校刊编辑。”

这么好的事降临,我当然一口答应了。

于是,除了读书学习之外,我又多了一项任务:校刊体育版编辑。我经常去体育场看各项体育比赛,然后回来写报道文章。如此,在校内外看球赛,成了我们三人的爱好。

1957年,我们的校队特别棒,得了上海市中学生篮球赛亚军。冠军当然是南洋模范中学,因为这是他们学校的传统强项。

记得最后决赛时,我校以75:85十分之差败于南洋模范中学。虽然屈居亚军,但这己是延安中学70年校史中成绩最佳的一届了。

我和张崇棣、洪丕柱当然是座上客。当时票价不过五分钱一张。翌日,我便写出报道文章。

张崇棣家住在美丽园,上海戏剧学院就在他家附近,所以他常常买戏剧学院毕业公演的票子给我们看。

1956年这一年,我们看过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票子就是张崇棣买来的。

1956年6月20日,苏联太平洋舰队访华,一共来了两艘兵舰,一艘叫:“智谋号”;一艘是“启蒙号”。当天晚上,苏联水兵与上海人民搞联欢。我和张崇棣、沈大钟、洪丕柱等西个人向外滩走去。

因去晚了,在九江路一带被维持秩序的警察拦住。我们好说歹说、口若悬河,大谈中苏友好的伟大意义。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对方竟被我们说服,放我们过去了。

此时,外滩有百万游客,拥挤不堪。途中,我们与沈大钟走失。三个多小时后,又在人流中相遇。西个人因此激动地相互拥抱,亲热异常。当联欢结束时,己是天亮。青少年时代这动人的一幕,永远使人难忘。

第二天,《新民晚报》报道说:“在6月20日这天,上海有两个新生婴儿降生,这两个家庭的父母为记住这难忘的一天,分别给新生儿取名为:‘智谋’与‘启蒙’。”

此为中苏友好蜜月期也。

时光飞驰,从那时起,一个甲子过去了。如今,1956年6月20日出生的这两个人现在己到了退休年龄。真是岁月无情,青春无价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