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天命之子 刘秀 > 第10章 王总的改革(第1页)

第10章 王总的改革(第1页)

第10章:王莽的迷惑行为大赏:改制改到崩溃

就在刘秀同志在南阳老家潜心研究“水稻亩产一千八技术攻关”,他大哥刘伯升忙着给“舂陵创业有限公司”画大饼拉投资,而他们的吐槽挚友严子陵正在富春江边一边摸鱼一边远程发送“人间清醒”弹幕的时候——帝国的权力中心,长安未央宫里,真正的“大男主”(自封的)、新朝皇帝王莽先生,正以一种近乎疯狂的姿态,进行着一场波及全国每一个角落的、史诗级的“社会实验”或者说“顶层设计”。

用现代话来说,王莽老板拿到西汉集团的全部股权后,进行了一次无比激进、甚至可以说是“自杀式”的全盘重组改制(Rebranding+Restructuring)。其操作之骚,思路之奇,效果之烂,堪称穿越者看了沉默,管理者看了流泪,老百姓看了想打人。

如果我们给王莽同志这段时期的CEO履职表现写份绩效评估(KPIReview),大概会是这样:

·职位:新朝集团董事长兼CEO兼首席架构师

·任期目标:打造一个符合古典儒家理想的“大同社会”(PPT上写得特别漂亮)

·实际执行:一场大型、持续、且不断打补丁的迷惑行为大赏。

·最终结果:集团运营全面崩溃,市场信心跌至冰点,用户(百姓)怨声载道,各地分公司(州郡)阳奉阴违,竞争对手(起义军)蜂拥而起。

·评语:理想主义爆棚,实操能力负分。完美诠释了“用PPT治国”和“政策朝令夕改”的终极危害。

现在,让我们来赏析一下王莽CEO的几大“主打”迷惑操作:

迷惑操作一:金融骚操作——币制改到崩溃(第N版)

王莽同志对金融有着谜一般的自信和改造欲。他觉得以前的五铢钱太普通,配不上他“新朝”的气象。于是,他开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币制改革。

今天推出“宝货制”,把货币分成金、银、龟、贝、铜好几种材质,几十个品类,换算关系复杂到需要专门配个计算器(当时还没有)。比如,一个“壮贝”等于多少“小贝”,一个“公龟”又值多少“侯龟”……老百姓去买个烧饼,得先背上十几斤各种龟壳贝壳和铜钱,然后摊主还得拿个算盘噼里啪啦算半天,体验极差。

没过多久,发现太复杂,推行不下去?改!推出“货泉”、“货布”等新钱,而且规定新钱一个能顶旧钱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用。这相当于啥?相当于公司强制发行新期权,并且宣布以前的老期权瞬间贬值99%,首接掠夺民间财富。老百姓手里的钱瞬间变成废铁,merts(商人)首接原地破产,市场交易陷入瘫痪。

“陛下,民间怨声载道,交易停滞啊!”有大臣劝谏。王莽(可能正在欣赏新钱币的设计图样):“尔等懂什么?这是打破旧金融体系的壁垒!阵痛是难免的!要看到长远效益!”(长远效益就是:经济彻底玩完。)

迷惑操作二:官名与地名の无限套娃——折腾死人不偿命

王莽是个超级“改名控”,重度强迫症患者。他觉得西汉的官名、地名都充满了“旧时代的腐朽气息”,必须全部换成有“新朝气象”的名字。

于是,中央官职改了个遍:大司农叫“羲和”,后来又叫“纳言”;大理改成“作士”;太守改成“卒正”或“连率”……官员们上班第一天,得先领一本《新朝官职对照手册》,不然连厕所都找不到。

这还没完,地名也得改!长安改成“常安”,洛阳改成“宜阳”,邯郸改成“桓亭”……全国一口气改了几百上千个地名。而且,他老人家兴致来了可能还会改第二遍、第三遍!今天你还在桓亭,明天可能就变成“获虎郡”了。最惨的是送信的驿卒和基层公务员,完全蒙圈,公文都不知道该往哪送,政府工作效率降到冰点。

严子陵要是在长安,估计会吐槽:“王老板这是沉迷于‘重新定义’一切啊,属于典型的‘管理焦虑’,通过不断修改表面符号来获取掌控感,实则毛用没有,净增加沟通成本。”

迷惑操作三:土地国有化与禁止奴婢——理想很,现实骨感硌牙

王莽的PPT里,有一个核心篇章叫“王田令”。他宣称要恢复传说中的“井田制”,土地全部国有化,不准买卖,按人口分给百姓。听起来很美是吧?像不像某些理想的均贫富方案?

但问题是,这严重触动了帝国统治根基——豪强地主们的核心利益。南阳的老刘家(虽然没落)、各地的士族大户,谁家没点田产?你一句话就收归国有了?凭什么?执行阻力大到爆炸。地方官员谁敢真的去没收地主的土地?怕不是想被半夜套麻袋沉塘。

同时,他还下令禁止奴婢买卖,现有的奴婢改称“私属”,地位提升。这也得罪了大量拥有奴婢的贵族和富人。而且政策缺乏配套,很多被释放的奴婢无处可去,反而成了流民,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这波操作,相当于想用一纸文件推翻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人身依附关系,想法惊世骇俗,但毫无落地可能,最终只能是一地鸡毛,里外不是人。

迷惑操作西:计划经济与市场管制——与民争利到极致

王莽还热衷于搞“五均六筦”(筦即管)。简单说,就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垄断盐、铁、酒、铸钱、山林川泽,还搞“平价官”,在物价低时收购,物价高时抛售,试图平抑物价。

初衷也许是好的(抑制奸商),但执行起来完全变味。负责这些事的“羲和”官员(就是原来大司农那帮人换了个名)和地方豪强勾结,反而成了最大的垄断奸商。他们低价强买,高价强卖,盘剥百姓比私人商贩还狠。所谓的“平价”成了空话,市场活力被彻底扼杀。

小商人、手工业者纷纷破产,老百姓生活成本急剧上升。这相当于国家开了个超级国企托拉斯,把所有赚钱的买卖都占了,还不许别人玩,首接掐断了民间经济的毛细血管。

……

王莽的这些“改制”,每一项单拎出来都足以让社会抖三抖,而他老人家是多项并举,齐头并进,还不断打补丁、出新版。整个国家就像一个被强行安装了无数bug补丁和不明插件的操作系统,运行速度越来越慢,蓝屏死机频率越来越高。

朝廷政令朝令夕改,官员无所适从,经济濒临崩溃,百姓负担沉重,怨气冲天。天灾(如蝗灾、水旱)也不合时宜地接连发生,更是雪上加霜。

在南阳,刘秀蹲在地头,可能己经感受到了物价的波动和民间的窃窃私语。刘伯升则更加兴奋:“看!我说什么来着!王莽这公司要黄!我们的机会来了!风口啊!兄弟们!”就连远在富春江的严子陵,钓上来的鱼可能都瘦了几分,他也许会写信给刘秀:“文叔,长安那位老板的骚操作又升级了,看样子离公司破产清算不远矣。你哥要是真创业,记得提醒他,现金流和供应链比啥都重要,别学这位光会画PPT。”

王莽,这位饱读诗书、以“周公再世”自居的儒生皇帝,怀抱着一个看似美好的复古理想,却用完全脱离实际的方式,成功地把一个国家推向了万丈深渊。他的“迷惑行为大赏”,没有赢得掌声,只点燃了遍地烽烟。

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而南阳刘氏兄弟,即将被卷入这风暴的中心。王莽的改制改到崩溃,恰恰为刘秀这个“种田技术速成班优秀学员”,提供了一个无比广阔的、也是无比凶险的……新“战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