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清点库存:发现账目混乱,实物和账簿根本对不上,损耗率高得离谱(估计被偷摸倒卖了不少)。
2。管理粮囤:发现存储方式极其原始,防潮防鼠措施基本为零,很多粮食都发霉变质了。
3。监管炊事:发现做饭的厨子完全是糊弄学大师,经常夹生或者糊锅,分配还不公,经常有人吃不饱。
4。应对催粮:各路大小头目动不动就来后勤耍威风,要求多分粮草给自己的部下。
刘秀看着这一切,痛心疾首!这都是资源啊!在乱世,这比黄金还宝贵!就这么被糟蹋了!
他那个“种田佬”的强迫症和精益求精的劲儿上来了。他开始着手改革:
·建立新账目:重新盘点,建立清晰的出入库制度,笔笔有记录。(动了某些倒卖粮草人的蛋糕)
·改善仓储:带着老弱妇孺(包括自家娘和姐姐)一起晾晒粮食,修补粮囤,挖掘防鼠沟。(被人嘲笑多此一举)
·规范炊事:规定做饭流程,甚至亲自下场示范怎么把饭做熟、做均匀。(被厨子们嫌弃事多)
·按制分配:拒绝无理索要,坚持按定例发放,得罪了不少骄兵悍将。
结果就是:后勤工作确实慢慢有了起色,浪费减少了,大家能吃上熟饭了。但刘秀本人,却累得像条狗,还里外不是人。大佬们觉得他不懂变通,小兵们觉得他多管闲事。他完美演绎了什么叫“干最多的活,挨最狠的骂”,活脱脱一个被职场PUA的老实人。
他大哥刘縯呢?正在前营和大佬们喝酒吹牛,根本不知道他弟弟在后营经历了什么“人间疾苦”。偶尔见面,还会拍拍刘秀的肩膀:“三弟,好好干!后勤很重要!哥在前面杀敌,就靠你保障了!”(标准的领导画饼术。)
刘秀只能默默咽下所有苦水,继续埋头干活。他唯一的安慰是,至少家人暂时安全,而且通过他的努力,大家确实能吃得稍微好一点了。他就像个默默无闻的运维工程师,保证着公司服务器(粮草)不崩,虽然CEO(刘縯)和销售总监(其他将领)们根本不知道他有多重要。
暗流涌动:
然而,绿林军并非铁板一块。除了下江兵,还有新市兵、平林兵等好几股势力,互相之间谁也不服谁。即使在下江兵内部,也有各种小山头。
刘縯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警惕。比如王常的副手,或者其他一些小头目,觉得刘縯这个“空降高管”抢了他们的风头和资源。
有人开始私下议论:“那刘伯升,天天把‘汉室宗亲’挂嘴边,真拿自己当根葱了?”“就是,没有我们,他啥也不是!”“还有他那个弟弟,管个后勤真把自己当回事了?这也不给那也不准!”
这些风言风语,也开始隐隐约约传到刘秀耳朵里。他心中警铃大作,比看到粮食发霉还紧张。他试图委婉地提醒大哥要低调,注意团结。
但刘縯正处在事业上升期,哪里听得进去?“大丈夫行事,岂能畏首畏尾?他们都是粗人,不懂大局!”(典型的职场愣头青,还没经历过社会的毒打。)
刘秀看着大哥在作死的道路上狂奔,却无能为力,只能更加小心地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同时警惕地观察着西周。
他知道,在这片看似安全的营寨里,真正的危险,或许并不来自于外面的官兵,而是来自于内部。
高潮的伏笔:
这天,绿林军几股势力的头头们又要召开“股东大会”,商讨下一步发展计划(主要是抢哪里)。刘縯作为新晋红人,自然受邀参加。
会议的气氛从一开始就很微妙。几位大佬对刘縯的积极献策反应冷淡,甚至有点阴阳怪气。
突然,新市兵的一个头目瞟了一眼刘縯,不阴不阳地对王常说:“王将军,如今咱们绿林声势浩大,也不能总是这么乱哄哄的没个章法。我看……咱们是不是也该立个‘皇帝’?名正言才好言顺嘛!”
此言一出,帐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都飘向了坐在下首、却意气风发的刘縯。
刘縯本人也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立皇帝?论身份、论声望、论能力……舍我其谁?!
然而,刘秀此刻正在后营监督粮草入库,对此一无所知。
一场针对刘縯、甚至针对整个南阳刘氏的巨大风暴,正在这场看似平常的“股东大会”上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