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铁血狼啸分集剧情介绍 > 第100章 秋收与隐忧(第1页)

第100章 秋收与隐忧(第1页)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正是北地一年中最令人舒畅的季节。经历了血火洗礼的北安道,终于迎来了战后的第一个丰收季。广袤的田野里,曾经被战马践踏、被鲜血浸染的土地,此刻仿佛得到了天地最大的抚慰,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

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光泽,压弯了禾秆;成片的粟米如同金色的海洋,随风起伏,沙沙作响;新开垦的安民屯等处,土豆和耐寒的荞麦也获得了不错的收成。农人们弯着腰,挥舞着经过格物院改良、更加轻便锋利的镰刀,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发自内心的踏实与喜悦。妇女儿童跟在后面,忙着捆扎、搬运,田埂上堆起一捆捆丰收的果实。汗水顺着古铜色的皮肤滑落,带来的却不是苦涩,而是对冬日饱暖的期盼。

尽管经历了围城的消耗和边境的骚扰,但在苏婉高效有序的组织调度下,在新式农具和去冬今春兴修的水利设施的助力下,今岁的收成竟比最乐观的预估还要好上不少。各处的官仓再次变得充实起来,粮囤高高耸立,算盘声声中,书记官们记录着一个个令人安心的数字。民心,如同被雨水充分滋润的土地,变得愈发安稳和凝聚。

为庆祝这来之不易的丰收,镇北王府特意组织了盛大而隆重的“尝新祭”仪式。在临川城外的先农坛,萧绝亲自主祭,祭祀天地祖先,酬谢有功将士亡灵,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仪式庄严肃穆,却又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情。

祭礼之后,便是与民同乐。临川城内主要街道上,摆开了连绵不绝的流水席。新收获的稻米蒸出喷香的米饭,麦子磨面做成雪白的馒头和筋道的面条,刚采摘的瓜果蔬菜,加上王府和各大商号宰杀的猪羊,被做成各种美味佳肴。香气弥漫全城,令人食指大动。所有军民,无论尊卑,皆可随意取用。孩童们拿着分到的甜糕和果子,在人群中奔跑嬉戏,笑声清脆。老人们聚在街角屋檐下,端着粗瓷碗,嚼着酥烂的羊肉,眯着眼闲聊,话题总离不开镇北王的英明决策、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以及眼下这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光景。整个临川城,沉浸在一片劫后重生、欣欣向荣的祥和气氛之中。

然而,在这片弥漫着粮食香气和欢声笑语的祥和景象之下,镇北王府书房内的气氛,却截然不同。

萧绝独自坐在巨大的书案后,眉头微蹙,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烛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映照在堆满了卷宗和简报的墙壁上。他面前摊开着数份来自不同渠道的报告,眼神锐利,不见丝毫庆典的松懈。

苏婉端着一杯新沏的、散发着袅袅热气的清茶,轻轻放在案头。她看着萧绝凝重的神色,轻声问道:“殿下,各地秋收入库的账目并无问题,民心安稳,为何仍见忧色?是西线又有变故?”

萧绝没有首接回答,而是将其中一份不起眼的、看似商贾往来的简报推到她面前,手指重点点了点上面的几行数字和描述。

“你看这个。云州及周边陇右、河东数州,今秋气候平和,并无大范围水旱灾害,上报的收成也算中平。”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冷意,“但近一月的商情简报显示,这些地区的粮价,尤其是靠近我北安道边境的几个县,其粮价却在缓慢而持续地上涨,涨幅虽不算惊人,但趋势很明确。”

他又抽出另外几份:“不止是粮食。还有生铁、熟铁、铜料、甚至常用的止血药材、牛皮、牛筋…凡是目前我北安道大规模重建、扩军、发展工坊所急需的物资,其价格在周边州郡的市场,都被一只无形的手,悄悄地抬高了。采购的难度也在增加,以往顺畅的渠道,现在总会遇到各种莫名其妙的‘耽搁’和‘缺货’。”

苏婉接过那几份简报,越看脸色越是凝重。她精于计算和管理,对数字极其敏感,立刻看出了其中的不寻常。这绝非正常的市场波动。

“殿下是怀疑…有人在做局?刻意针对我们?”

“不是怀疑,是肯定。”萧绝冷笑一声,眼中闪过厉色,“有人不想让我们舒舒服服地恢复元气,不想看着我们真的强盛起来。朝廷那点赏赐,看似丰厚,摊到重建城池、抚恤伤亡、扩充军备、招贤纳士、发展工坊这些事上,仍是杯水车薪。我们必然需要通过商贸,从外部获取大量资源。而现在,有人就想从源头上卡我们的脖子,抬高我们的成本,拖慢我们的恢复和发展速度。这种商业上的软刀子,有时比真刀真枪更杀人无形,也更难防备。”

“是太子?还是京里那些忌惮殿下的大人们?或者是…云州高焕?”苏婉迅速在脑中过滤着可能的对手。

“都有可能。甚至可能是他们几家心照不宣地联手。”萧绝的目光变得愈发深邃,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远方那些运筹帷幄的对手,“太子一党不愿见我坐大,自然乐于给我使绊子;高焕此人,首鼠两端,上次算计落空,用商业手段给我们制造麻烦,既不易被抓到把柄,又能向太子示好,他做得出来;甚至可能还有一些原本与我们交好的商贾,在更大的压力和利益诱惑下,改变了态度。”

他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大夏舆图前,目光扫过上面纵横交错的河流与道路。

“苏婉,我们的‘安记商行’,不能只满足于在北安道内部运转了。必须尽快走出去,走出北安道!我们不能总依赖别人的渠道采购,受制于人。我们要建立自己掌控的强大商队,打通属于我们自己的、稳定的供应链。”

他的手指沿着地图上的线条滑动:“第一条路,陆路。要派遣得力精干的商队,携带我们的特产(如盐、毛皮、药材、甚至部分格物院出产的优质铁器),南下中原,打通前往江南鱼米之乡、蜀中天府之国的粮棉、药材、丝绸、茶叶的采购通道。这条路关卡众多,打点不易,但必须走通。”

他的手指继而划向漫长的东部海岸线:“第二条路,或许更值得尝试——海路。”

“海路?”苏婉微微一怔,北安道深处内陆,她对海洋的了解并不多。

“对,海路。”萧绝的语气却十分肯定,“从渤海湾的津门、或者登州港雇船南下,借助海风和洋流,或许可首接通往富庶的江南、乃至岭南。虽然海上风险巨大,风暴、暗礁、海盗皆是威胁,但一旦成功打通,其优势巨大——运输量远超车队驼队,速度也可能更快,而且航线在茫茫大海上,不易被陆地上的关卡和势力钳制、拦截。此事需从长计议,物色精通海事的人才,了解船舶、航线、季风,甚至可能需要我们自己投资建造或购买海船。但这一步,必须尽早布局!”

他顿了顿,回到书案前,语气更加沉稳:“外部渠道要开拓,内部的根基更要打牢。传令给墨非,格物院农政所和格理所,关于提高现有粮食亩产、选育优良种子的研究,要加大投入。另外,寻找、引种那些耐贫瘠、耐旱涝、高产量的替代作物,比如你之前大力推广的木棉,还有据说在南方山地产量极高的‘番薯’、‘玉米’等物,要不惜重金,派人去寻找、引种、试种。我们不能总把吃饭的命脉,握在别人的手里。”

丰收的喜悦之下,是更深远的忧患和未雨绸缪的布局。萧绝的目光,早己超越了北安道这一隅之地的丰收景象,开始放眼整个天下的资源流转和战略博弈。内部的稳定与发展,外部的压制与破局,如同一盘庞大而复杂的棋局,每一步都需深思熟虑,谨慎落子。“镇北王”这个沉甸甸的名号,所带来的不仅是无上的荣光与权力,更意味着如山般沉重的责任和无处不在、明枪暗箭的挑战。

热门小说推荐

仙傲
雾外江山仙傲
...
人类枷锁
肚子没墨水了人类枷锁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