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找了几个健壮的妇人,搬着粮食,到村口一口石磨那里去磨面。
要把全村吃的口粮都磨出来,颇需要一些时间。
粮食多,石磨都忙不过来了。
这真是幸福的烦恼。
磨面是个力气活,村子里早就没了牲口,只能人来拉磨。
女人们干得很吃力。
饶是如此,她们也不愿意找男人们过来。
男人们,全都下地了。
包括那三十多个俘虏,都被里正带着,下地播种去了。
按照常理,现在已经过了播种的季节,种子下地,最终只能颗粒无收。不但收获不了粮食,还得把粮种都折进去。
但神明大人说现在种下这些种子,秋天能有收获,那就一定能有。
村民们一刻钟也不敢耽搁,只想尽快把种子种下去。
所谓农忙,就是如此。迟一天,或许就耽误了农时。
到了饭点,女人们挑着担子来送饭了。
每人一碗棒子面粥,金黄金黄的,香甜可口。
窝窝头的窝里放几条咸菜,越嚼越好吃。
连吃了几顿白米饭的村民们,换换口味,觉得格外美味。
榆树湾村民们的食谱上,又多了一种美味的主食。
以成哥为首的那组俘虏又蹲在了那棵光皮榆树下。
他们每人手里一碗玉米粥,还分到了一个窝头。
当然,窝头的窝窝里,没有咸菜丝。
饶是如此,他们也已经十分满足。
按说他们是只有一碗粥的。可陈婉儿姑娘说了,这是神明大人给他们的格外关照。
平时他们吃的白米粥,都是按照筷插不倒的要求来做的,几乎相当于一碗米饭了。
棒子面粥显然达不到这个标准。
“神明大人说,只吃棒子面粥不长力气,怕你们干活太累受不了,所以,给你们每人添一个棒子面窝窝头。”
这是陈婉儿的原话。
赵诚双手捧着窝头,几口就给吃完了,最后是掉在手心里的碎渣渣,小心翼翼地舔了,舍不得浪费一点点。
然后是那碗棒子面粥,冒着热气,喝一口,烫得舌头疼,张口哈着热气。
但香甜的粥吸引着他,真是有些等不及。
旁边,赵成也已经吃完窝头,双手捧着碗,刚开始也是被烫得喝不了。
但他很快注意到,有村民很会喝粥,每次小口只喝上面一层,然后,沿着碗边,转着圈喝。
虽然喝得不快,但不用等了,能一点点下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