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盾牌和新技能给了他再次首面“母亲”触须的勇气(虽然可能还是被拍扁)。
【瞎猫撞上死耗子】则选择了“疾风突袭者”和“狂暴射击”,立志要将刮痧进行到底,只不过从手工刮痧升级成了电动刮痧。
【妙手回春】兑换了“生机涌动者”和“深度诊疗波”,治疗量大幅提升,成了团队里最受欢迎的香饽饽。
一时间,拥有新机甲和新技能的玩家成了众人羡慕的对象,战斗力肉眼可见地提升了一截。
组队时,喊话都变成了“能源井外围速刷队,来新防御机甲坦,来新医疗大奶,输出己就位!”
高级地图的推进效率果然加快了不少。
虽然依旧无法深入核心挑战BOSS,但在外围区域,玩家们己经能够更稳定地获取那些制造新机甲所需的特定材料了。
贡献点、材料、新装备、更强的实力、获取更多贡献点和更高级材料……一个完美的(搬砖)循环形成了。
管理者陈砚看着能量储备因为玩家们的疯狂消费和持续上缴而迎来一波小高峰,满意地点点头。
“看来,适当的消费刺激是必要的。”
他对小空说道。
“哼,这帮韭菜,割一割长得更快了。”
小空抱着胳膊,但眼睛亮晶晶的,显然也很满意能量的增长,“不过,新机甲和技能消耗的能量也不少哦,净收益得仔细算算。”
“无妨,可持续发展便是。”
陈砚目光投向远方,“让他们先消化一下这波提升。
下一步,该考虑逐步开放那三个区域的更深层,以及……为‘星际远征’做铺垫了。”
就在玩家们沉浸在实力提升的快乐中时,蓝星那边的研究所,却遇到了新的难题。
负责人王主任看着李毅(稳如老狗)的最新体检报告,以及另外几名新发展的、同样突破了一阶的玩家志愿者的数据对比,眉头皱得更紧了。
“所有受测者,身体机能均有不同程度优化,主要集中在神经反应、肌肉微控、记忆力和基础代谢方面。”
生物效应小组的负责人汇报,“优化幅度与他们在‘游戏’中的等级、以及进行‘高强度精密操作’的时间呈强正相关。”
“但是,”他话锋一转,“我们尝试让他们进行现实中的机甲模拟操作训练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什么现象?”
“他们的操作水平,远远超出了他们身体优化程度本该达到的水平。”
负责人语气带着困惑,“就好像……他们的意识里,被烙印了另一套完全不同的、更高效、更精准的操作系统和战斗本能。
这种‘意识赋能’现象,无法用单纯的神经反射速度提升来解释。”
技术分析组的负责人也补充道:“我们动用最高权限,试图深度监测李毅在连接‘游戏’时的生理信号和脑波活动。
发现一旦连接建立,他的部分脑波活动会进入一个我们无法解析的模式,仿佛……意识被短暂抽离了。”
“抽离?”王主任捕捉到了这个词。
“只是一种比喻。
更准确的描述是,有未知的强大信号源在与他的大脑进行超高速、超维度的信息交互,我们现有的技术根本无法破译其中万分之一的内容。
只能监测到基础生理指标正常,甚至优于正常状态。”
办公室再次陷入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