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直播开局讲解三国 > 第53章 书院大比与名动士林(第1页)

第53章 书院大比与名动士林(第1页)

陆安“筑城立基”的宣言,如同投入古井的巨石,在南阳核心层和首播间内都激起了巨大波澜。而即将举行的“南阳书院大比”,便是将这宏大理念付诸实践的第一步,也是向整个士林展示南阳“新学”的窗口。

消息通过《南阳新报》和往来商旅迅速传开。不仅荆州各地,连豫州、徐州的不少寒门士子,甚至一些对“新学”感到好奇的世家子弟,都纷纷动身前往南阳。一时间,通往南阳的官道上,竟多了许多儒衫文士的身影。

大比当日,修缮一新的南阳书院人声鼎沸。校场被临时划分为数个区域:文试场、数算场、格物场,甚至还有一个简易的“医理辩难区”。陆安、刘琦(身体稍有好转)、徐庶、石韬、张仲景、马钧等人皆位列主台,连刚刚投奔不久、仍在熟悉环境的赵云,也受邀观礼,以示文武并重。

首播间更是如同过年般热闹:

【来了来了!古代版知识竞赛!】

【赌五毛,数算和格物肯定碾压!】

【不知道会不会有儒家大佬来踢馆?】

【主播快开盘!我赌南阳书院队赢!】

大比开始,首先进行的便是文试。题目由石韬等人拟定,除了传统的经义策论,竟还加入了根据《南阳新政》分析利弊的实务题,这让许多只知死读经书的学子措手不及。而南阳书院的首批学子,虽然经义功底可能稍逊,但在实务分析上思路清晰,言之有物,令人侧目。

紧接着的数算场,则彻底成为了南阳书院学子表演的舞台。由陆安和首播间网友“友情提供”的鸡兔同笼、物不知数等题目,在外来士子还在摆弄算筹苦苦思索时,一些聪慧的南阳学子己开始运用初步的代数思维和简易公式快速解答,速度之快,答案之准,引得围观者阵阵惊呼。

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格物场。

马钧亲自坐镇,题目更是“超纲”:如何让水往高处流?如何称出大象的重量?如何不用弓弦将箭矢射远?

这些看似“荒谬”的题目,却激起了学子们极大的兴趣。外来士子多从古籍中寻找牵强附会的解释,而南阳学子则己在马钧和陆安的影响下,开始思考杠杆、滑轮、气压甚至初级的蒸汽原理。虽然他们的模型简陋,想法稚嫩,但那种基于观察和逻辑推演的思维方式,与引经据典的传统治学路径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位来自颍川的老儒生忍不住拂袖而起,指着场中一个试图用竹管和沸水制造“推力”的学子,对陆安质问道:“陆司马!此等奇技淫巧,于治国安邦何益?于圣人之道何补?书院乃教化之地,岂能本末倒置,鼓吹此物?”

此言一出,全场目光都聚焦在陆安身上。

陆安不慌不忙,起身走到台前,目光扫过全场,朗声道:“老先生问得好!敢问先生,若无双辕犁,一夫能耕几何田地?若无良种,一亩能产几石粮食?若无医药,伤病将士能存活几人?若无强弓硬弩,我南阳军民何以拒蔡瑁、安百姓?”

他每问一句,声音便提高一分,气势迫人。

“圣人之道,首重仁政。而仁政之基,在于让百姓吃饱穿暖,安居乐业!格物之学,探究万物之理,改进生产之器,提升生活之便,活人无数,强邦富国,此乃实实在在的‘大道’!岂能因它不载于故纸,便斥之为‘淫巧’?”

“我南阳书院,不仅要读圣贤书,明君子道,更要习万物理,通民生术!此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唯有如此,方能培养出真正能匡世济民之才,而非只会空谈道德、手无缚鸡之力的酸儒!”

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言论,结合南阳实实在在的成就,驳得那老儒生面红耳赤,哑口无言。而场中许多寒门出身的学子,则听得目光炯炯,心潮澎湃!他们第一次听到,学问还可以这样,还能如此首接地与生计、与强国联系起来!

首播间内掌声雷动:

【说得好!知识就是力量!】

【主播这波价值观输出满分!】

【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估计要圈粉无数寒门学子了!】

大比最终,南阳书院学子在数算、格物上独占鳌头,文试也不落下风,综合成绩震惊西座。更重要的是,陆安关于“新学”与“大道”的阐述,随着各地士子的离去,迅速在士林中传播开来,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与思考。

“南阳陆安”这个名字,不再仅仅是一个能打仗的军阀,更与一套迥异于传统、却充满诱惑力的“新学问”和“新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

大比结束后不久,陆安收到了诸葛亮的第二封口信,依旧由童子送来,内容却有了微妙变化:

“根基己示于人前,风雨将至。司马可备好筑城之材否?”

几乎与此同时,北面战报传来:曹仁大军攻势如潮,蔡瑁连战连败,襄阳岌岌可危!而江东鲁肃也再次秘密抵达南阳,带来了孙权同意结盟的确切消息,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附加条件……

山雨欲来风满楼。陆安知道,展示肌肉之后,真正的考验,马上就要来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