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山里飞出金凤凰歌曲 > 第22章 爹娘的来信(第1页)

第22章 爹娘的来信(第1页)

国防科大的秋日总带着清冽的风,图书馆前的银杏叶刚染透金边,风一吹就簌簌往下落,铺得地面像撒了层碎金。巧儿抱着刚借的《土壤学原理》往宿舍走,传达室的大爷远远就朝她挥手:“李巧儿!家里寄的包裹,还有封信!”

她脚步一顿,怀里的书差点滑下去,快步跑过去。牛皮纸包裹沉甸甸的,边角被磨得发毛,上面是爹熟悉的笔迹,“北京国防科技大学李巧儿收”,每个字都写得方方正正,比课本上的宋体字还要规整。信封是村里小卖部买的那种普通牛皮信封,封口处粘得严严实实,还按了个模糊的指印——那是爹的习惯,怕路途颠簸把信磨开。

回宿舍的路上,巧儿走得极慢,指尖反复着信封上的字迹。军训结束才半月,她上周才给家里打了电话,说清了自己选的专业课,怎么爹娘又寄了东西来?宿舍里没人,室友们要么去实验室,要么去操场,阳光透过纱窗落在包裹上,映出里面鼓囊囊的轮廓。

她先拆了信。信纸是娘常用的方格稿纸,第一页的字迹圆润清秀,是娘的手笔:“巧儿吾女,见字如面。近来天凉,你在学校可要多穿件衣裳,别学城里姑娘爱美穿得单薄。前儿个村里来了大队伍,拉着仪器围着老银杏树转,说是考古队的,一挖才知道,树底下真藏着宋代的古墓!队里的老师说,这墓有几百年历史了,以后说不定能当文物保护起来,再也不怕有人打后山的主意。”

巧儿的指尖轻轻按在“老银杏树”那几个字上,眼前立刻浮现出家乡的模样。那棵银杏树得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树干上布满沟壑,枝桠伸得比村头的老槐树还高,她小时候总爬在树杈上摘银杏果,娘站在树下喊她“慢点”,声音能绕着树干转三圈。去年李霸天要挖山时,第一个就想砍这棵树当“开路桩”,是爹带着全村人守在树下,才把树保住。

信往下翻,娘的字迹突然拐了个弯,带着点雀跃:“对了,你上次教张婶的那个草药方子可顶用了!前几天她孙子半夜发高烧,村里的卫生所关门了,我照着你说的,去后山采了柴胡和薄荷,熬了水给孩子喝,天亮烧就退了。张婶特意拎了两斤鸡蛋来谢我,说要不是你,她真要慌神了。”

巧儿忍不住笑了,眼眶却有点热。去年夏天她在家养病,张婶天天来给她送米汤,知道她学地质要进山,还特意给她缝了双防滑的布鞋。那时她咳得厉害,躺在炕上翻书,看见《民间草药志》里记着柴胡退烧的法子,就随口教给了张婶,没想到真派上了用场。

第二页信纸换了笔迹,笔画硬朗,墨色也深了些,是爹写的。爹识字不多,每笔都写得格外用力,有些笔画甚至戳破了纸背:“巧儿,爹没啥文化,就说几句实在的。李霸天被抓那天,全村人都去村口放了鞭炮,比过年还热闹。他不肯认盗墓的罪,但国土局的人拿着你寄的照片和日记,又查了他账户的流水,证据确凿,估摸着要判好几年。还有那老村长,跟着李霸天分好处,也被撤职了,新选的村支书是老周,就是以前帮咱家修过屋顶的那个,人老实。”

“家里一切都好,你娘种的白菜收了,腌了一坛子酸菜,等你寒假回来吃。后山的泉眼又有水了,前几天下雨,顺着石缝流下来,甜得很。你在学校好好读书,别惦记家里,爹能扛锄头,你娘也能下地,不用你操心。”

信的末尾没有署名,只画了个简单的山形,那是爹的“签名”——小时候巧儿问他为啥不写字,爹说“山里人,记着山就行”。巧儿把信纸贴在胸口,那里的银锁突然微微发烫,像是在回应信里的山与家。

她拆开包裹,一股熟悉的干果香扑面而来。最上面是个粗布袋子,装着晒干的酸枣,颗颗,红得发亮。巧儿捏起一颗放进嘴里,酸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瞬间勾起了回忆——去年秋天她去采酸枣,爬到半山腰突然咳血,鲜红的血滴在酸枣叶上,吓得她赶紧藏起来,回家还骗爹娘说是被树枝划破了手。那天晚上银锁烫得厉害,她攥着锁在炕上躺了半宿,听见爹娘在门外叹气,说“这山要是毁了,孩子的病可咋好”。

袋子底下是山核桃,个个都被爹用锤子敲开了一道缝,刚好能掰开壳。巧儿拿起一个,指尖触到壳上粗糙的纹路,想起爹总在冬夜里坐在煤油灯下敲核桃,敲得满手都是茧子,却把最的核桃仁都留给她。包裹最底层压着一片银杏叶,叶片完整,边缘的锯齿清晰,显然是刚摘下来不久就晒干的,叶梗处还系着根细细的红绳——那是娘的习惯,给她寄东西总爱夹点家乡的草木。

巧儿找出那本《地质勘探基础》,扉页上还写着开学时教授的赠言:“以专业敬山河”。她小心翼翼地把银杏叶夹进去,叶片刚好盖住“山河”两个字。阳光透过叶片的脉络,在书页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像极了家乡银杏树下的光斑。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是室友发来的消息,问她要不要一起去食堂。巧儿没回,点开了通讯录里“爹娘”的号码,按下了视频通话键。等待的几秒里,她摸了摸胸口的银锁,锁身的纹路被体温焐得温热,上面刻着的“守山”二字,在阳光下隐约可见。

屏幕突然亮了,先出现的是娘的脸。她大概刚从地里回来,头发上还沾着点草屑,看见巧儿就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巧儿!刚还和你爹说你是不是该打电话了,真是心有灵犀!”镜头一转,爹出现在旁边,手里还拿着锄头,裤脚沾着泥土,看见巧儿就咧开嘴笑,却没说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娘,你们寄的包裹我收到了,酸枣真甜。”巧儿笑着说,声音却有点发颤。她看见娘身后的灶台,锅里正冒着热气,墙上还贴着她去年画的全家福,虽然画得稚嫩,却被娘用透明胶带粘得平平整整。

“甜就多吃点,你爹特意挑的红皮的,说比黄皮的酸味儿轻。”娘擦了擦灶台,“考古队的人昨天还来家里,问你知不知道后山的矿脉分布,我说俺闺女就是学这个的,他们可高兴了,说等你回来请教你呢。”

爹突然凑到镜头前,瓮声瓮气地说:“后山的泉眼通了,你最爱喝的那口井水,甜得很。”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李霸天被抓了,你不用再担心了。”

巧儿看着屏幕里爹娘的脸,娘的眼角笑出了细纹,爹的肩膀还是那么宽厚,能扛起整座山似的。想起去年此时,爹娘为了护山愁得睡不着觉,爹的旱烟抽得比往常凶,娘的头发也白了好些,如今他们终于能笑着说话,她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顺着脸颊砸在手机屏幕上。

“哭啥呀,傻闺女。”娘赶紧递过一张纸巾,对着镜头擦了擦,“咱现在日子好过了,古墓能保护,山也能保住,你在学校好好学,啥也别想。”

“我没事,娘。”巧儿擦了擦眼泪,笑着说,“寒假我回去给你们带北京的点心,桂花糕,还有豌豆黄,都是甜的。”

爹在旁边赶紧点头,手指在屏幕上点了点:“好,好,爹等着。”娘也笑着应:“不用买太多,你路上拿着沉。”

挂了电话,巧儿把手机放在桌上,抱着那本夹着银杏叶的书靠在椅背上。窗外的银杏叶还在落,一片叶子飘进纱窗,落在她的膝头。她摸出胸口的银锁,贴在脸颊上,暖流顺着锁身淌进心里,仿佛能听见家乡的风声,从老银杏树的枝桠间,一路吹到了北京。

第23集:课堂的启示

《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是周三上午的课,在三号教学楼的阶梯教室。巧儿总是提前十分钟到,选第三排靠窗的位置——这个角度既能看清黑板,又能望见远处的操场,偶尔还能看见训练的学员迈着正步走过,让她想起刚结束的军训。

上课铃响时,教授拎着笔记本电脑走进来,投影仪的光立刻在幕布上投出清晰的字迹。教授姓陈,是地质学界的老专家,头发都白了,讲课却极有激情,手里总握着支地质锤模型,讲到激动处就往讲台上敲,发出“咚咚”的声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