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村的七月,总裹着一层化不开的热。蝉鸣从村头老槐树的枝桠间钻出来,混着稻田里蒸腾的水汽,黏在人的皮肤上,连风刮过都带着股暖烘烘的劲儿。王家的土坯房里,巧儿正帮母亲收拾药盒,指尖刚触到那瓶降压药,就听见村口传来一阵熟悉的“突突”声——是邮递员老周的摩托车声。
这声音在最近半个月里,成了全村人的牵挂。高考成绩出来后,巧儿以全校第一的分数稳稳攥住了重点线的门槛,可录取通知书没到,王家母女的心就总悬着,连村里的乡亲路过,都要多问一句“通知书来了没”。
“巧儿,好像是老周来了!”母亲放下手里的针线,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急切,起身就要往外走,却被巧儿轻轻按住胳膊。“妈,您慢点儿,我去看看就行。”巧儿帮母亲理了理衣襟,颈间的银锁顺着动作轻轻晃动,贴在皮肤上,传来一丝淡淡的凉意——这银锁是外婆生前留给她的,高考前填志愿那天,她摸着银锁选了“国防科大·地质工程”,当时就觉得锁身微微发烫,像是在应和她的选择。
刚走出院门,就看见村口己经围了不少人。老周的摩托车停在老槐树下,车座旁挂着的绿色邮包敞开着,他正弯腰从里面翻找东西,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浸湿了胸前的工作证。“大伙儿别急啊,今天就一份通知书,是青石村的!”老周一边擦汗,一边笑着喊,手里己经捏了个厚厚的信封。
那信封是亮眼的红色,上面印着烫金的“录取通知书”五个字,顶端还清晰地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名,阳光一照,金粉似的反光晃得人眼晕。巧儿刚走到人群边缘,就被老周一眼瞥见,他举着信封朝她挥手,声音比平时洪亮了不少:“巧儿!王家巧儿!国防科大录取通知书,来拿喽!”
这话一出口,人群瞬间炸开了锅。张婶第一个挤到巧儿身边,拉着她的手就不肯放,语气里满是羡慕:“哎哟巧儿!国防科大啊!那可是军校里的好学校,以后就是解放军了!”王大爷也拄着拐杖凑过来,眯着眼睛盯着老周手里的通知书,笑着点头:“我就说王家丫头有出息!小时候帮我背柴火,就比别家孩子能吃苦,现在果然考了好学校!”
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把巧儿围在中间,有的夸她懂事,有的说要让自家孩子以她为榜样,连平时不爱说话的村西头的李婶,都特意从家里拿了块刚蒸好的红糖糕,塞到巧儿手里:“巧儿,拿着吃,沾沾你的喜气!”
巧儿笑着道谢,手里的红糖糕还带着温热的水汽,暖得她指尖都软了。这时,母亲也慢慢走了过来,看见巧儿手里的通知书,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却又怕被人看见,赶紧用袖口偷偷擦了擦。巧儿赶紧走过去,扶住母亲的肩膀,把通知书递到她面前:“妈,您看,是国防科大的通知书,没让您失望。”
母亲接过通知书,手指轻轻摸着封面上的烫金字,手都在微微发抖。她想起去年冬天自己住院,巧儿一边要照顾她,一边要复习功课,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煮粥,晚上等她睡了才敢开灯做题,有时候累得趴在书桌上就睡着了;想起李霸天来家里闹拆迁款,巧儿咬着牙跟他周旋,回来后却笑着说“妈别担心,我能搞定”;想起填报志愿那天,巧儿跟她说“妈,我选地质工程,以后能去山里找资源,说不定还能帮咱们村搞建设”……一幕幕画面在眼前闪过,母亲的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这次却没再掩饰,只是哽咽着说:“好,好,我闺女长大了,有出息了……”
“好了好了,别哭了。”老支书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手里还拿着个老花镜,他接过通知书,戴上眼镜仔细看了看,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国防科大,那可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巧儿这孩子,不仅给王家争光,更是给咱们青石村争光!”说着,他转头对周围的乡亲们说:“我看这样,今晚村部煮点绿豆汤,再买两斤糖果,咱们简单热闹热闹,也算给巧儿送送喜!”
“好!老支书说得对!”乡亲们纷纷附和,有的说要去村部帮忙烧火,有的说要回家拿点自家种的水果,热闹的气氛像老槐树上的蝉鸣一样,飘满了整个村口。
没人注意到,在人群最外围的老槐树后面,站着一个身影。李霸天叼着根烟,烟蒂己经烧到了指尖,他却浑然不觉,只盯着巧儿和母亲的方向,脸色阴沉得像要下雨。刚才老周喊出“国防科大”的时候,他心里就“咯噔”一下——巧儿这丫头,平时看着文静,没想到这么能折腾,不仅成绩好,还敢跟他对着干,现在要去长沙读书,要是等她在外面站稳了脚跟,再回来管村里的拆迁事,那他之前的心思岂不是都白费了?
李霸天悄悄往后退了两步,躲到摩托车后面,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刘书记”三个字,他手指用力按着屏幕,飞快地敲了条短信:“刘书记,巧儿考上国防科大了,通知书今天到了,下个月就要去长沙读书。拆迁的事得抓紧,等她走了,她妈一个妇道人家,好对付多了。”
发完短信,他又抬头看了一眼村口的方向——巧儿正帮母亲擦眼泪,乡亲们围着她们有说有笑,阳光落在她们身上,连空气里都透着股暖意。李霸天冷笑了一声,把烟蒂扔在地上,用脚狠狠碾了碾,烟蒂冒出的火星瞬间熄灭,就像他眼里一闪而过的阴狠。
他知道,刘书记跟他是一条船上的人。之前挪用集体抗旱款、私占王家老宅的地,都是刘书记在背后帮他打掩护,就等着拆迁的时候,能多分点好处。现在巧儿要走了,正是他们动手的好机会,只要把巧儿母亲哄着签了拆迁协议,按最低标准给补偿款,到时候生米煮成熟饭,就算巧儿从长沙回来,也晚了。
“等着吧,王家丫头。”李霸天低声嘀咕了一句,转身往村西头走,脚步又快又沉,“就算你考上再好的学校,也管不了青石村的事。”
而村口的热闹,还在继续。巧儿接过老支书递回来的通知书,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里,生怕折坏了封皮。张婶拉着她的手,絮絮叨叨地叮嘱:“巧儿啊,到了长沙可别忘了给家里打电话,那边比咱们这儿热,记得多喝点水,别中暑了。”王大爷也凑过来,从口袋里摸出个用手帕包着的东西,塞到巧儿手里:“这是我攒的五十块钱,你拿着,到了学校买支笔,买点本子,别委屈了自己。”
巧儿看着手里的手帕,还有里面叠得整整齐齐的五十块钱,眼眶一下子就热了。她知道,王大爷家里条件不好,这五十块钱说不定是他省了好几个月的生活费。“大爷,这钱我不能要,您自己留着用。”巧儿赶紧把钱递回去,却被王大爷按住了手。
“拿着!”王大爷的语气很坚定,“这不是给你的,是给咱们青石村第一个考上国防科大的娃的!你到了学校好好读书,以后出息了,别忘了咱们青石村就行。”
周围的乡亲们也纷纷劝道:“巧儿,你就拿着吧,这是大爷的心意。”巧儿看着王大爷期盼的眼神,又看了看身边母亲鼓励的目光,终于点了点头,把钱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里,跟通知书放在一起——那五十块钱,还有通知书,还有颈间的银锁,都像是带着温度的力量,让她心里暖暖的。
这时,巧儿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林晚秋打来的。她走到一旁接起电话,电话那头立刻传来林晚秋欢快的声音:“巧儿!恭喜你啊!我刚听我妈说,你的录取通知书到了,还是国防科大!太厉害了吧!”
“谢谢你晚秋,也多亏了你之前帮我查拆迁的法规。”巧儿笑着说,语气里满是感激。之前她怀疑李霸天在拆迁上搞鬼,还是林晚秋帮她查了县里的政策,给了她不少建议。
“跟我客气啥!”林晚秋的声音顿了顿,又说,“对了,你什么时候去长沙报道啊?到时候我去送你吧,正好我也想去长沙逛逛。”
“通知书上写的是八月底报道,到时候我再跟你说具体时间。”巧儿说,“对了,你那边的录取结果出来了吗?”
“还没呢,估计还要等几天,不过应该能考上咱们县的师范学院。”林晚秋的语气里带着期待,“以后我当老师,你当解放军,咱们都好好干!”
挂了电话,巧儿回到人群中,母亲正跟张婶说着话,脸上满是笑意。老支书走过来,拍了拍巧儿的肩膀:“巧儿,到了学校要好好表现,听老师的话,好好学本事,以后不管走多远,都别忘了家乡。要是在学校有什么困难,或者家里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村部永远是你的后盾。”
“谢谢支书,我会的。”巧儿用力点头,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到了国防科大,一定要好好读书,学好地质工程的知识,不仅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还要回来帮青石村搞建设,保护村里的集体财产,不让李霸天那样的人得逞。
夕阳西下的时候,村口的人群才渐渐散去。巧儿扶着母亲往家走,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铺满石子的小路上。母亲手里还拿着那块没吃完的红糖糕,时不时给巧儿递一块:“吃点吧,甜丝丝的。”
巧儿咬了一口红糖糕,甜意从舌尖蔓延到心里。她摸了摸颈间的银锁,锁身被夕阳晒得暖暖的,像是在跟她分享这份喜悦。她抬头望了望远处的青山,青山连绵起伏,像一道坚实的屏障,守护着青石村。
可巧儿心里清楚,这份喜悦的背后,还有一场没打完的仗。李霸天阴沉的脸色,还有他悄悄发消息的样子,都像一根刺,扎在她心里。她知道,李霸天不会善罢甘休,等她去了长沙,他肯定会找母亲的麻烦,加快拆迁的进度。
“妈,”巧儿停下脚步,转头看着母亲,语气很认真,“我走了之后,要是李霸天再来找你闹拆迁的事,你别跟他硬碰硬,也别随便签字,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或者找老支书。我己经把之前收集的一些证据,比如他挪用抗旱款的记录,都复印了一份交给老支书了,要是他敢胡来,咱们就找乡纪委反映。”
母亲看着巧儿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妈知道了,你放心去吧,妈不会让他欺负的。你在学校好好读书,不用惦记家里,妈会照顾好自己的。”
巧儿又叮嘱了母亲几句,才扶着她继续往家走。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稻田里的稻穗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为她祝福。巧儿摸了摸书包里的录取通知书,还有那五十块钱,心里充满了力量——她不仅要带着自己的梦想去长沙,还要带着青石村乡亲们的期待,带着保护母亲、守护家乡的责任,好好走下去。
而此时,李霸天家里,手机“叮”的一声响了。他拿起手机一看,是刘书记发来的短信:“知道了,我这两天就跟拆迁办的人打招呼,等巧儿一走,就去跟她妈谈。你也盯着点,别出什么岔子。”
李霸天看完短信,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王家的方向,眼里满是算计。他仿佛己经看到,巧儿母亲在他的逼迫下,签下拆迁协议,他拿着多占的补偿款,跟刘书记分赃的场景。
只是他不知道,巧儿早己不是那个只会默默忍受的小姑娘。颈间的银锁,不仅帮她记住了那些被他遗忘的证据,更给了她勇气和力量。这场关于拆迁的较量,不会因为巧儿去了长沙就结束,反而会以另一种方式,慢慢展开。
夜色渐渐笼罩了青石村,蝉鸣渐渐平息,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叫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王家的土坯房里,灯光亮了很久,巧儿正帮母亲整理药箱,母亲则拿着录取通知书,一遍又一遍地看,脸上始终带着笑意。颈间的银锁,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像是一颗守护着母女俩的星辰,也守护着青石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