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儿的眼睛突然红了,低下头,肩膀微微颤抖:“爹,我知道,你别担心我。”
王老实看着女儿的发顶,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又悬了一半。落下去的是知道女儿平安无事的踏实,悬着的是怕这平安背后藏着更大的危险。他想起李霸天那阴鸷的眼神,想起村里关于后山的种种传说,想起巧儿深夜苦读的样子,突然觉得这银锁不仅是辟邪的物件,更像是一副担子,压在了女儿肩上。
那天下午,王老实没去地里干活,而是去了村东头的三爷爷家。三爷爷是村里年纪最大的人,见多识广,以前跟巧儿奶奶是一个辈分的。他拎着半袋自己种的红薯,走进三爷爷家的院子,看见老人正坐在门槛上晒暖。
“三爷爷,我来看看你。”王老实把红薯放在地上,蹲了下来。
三爷爷睁开眼,看了他一眼:“老实,你心里有事。”
王老实叹了口气,把巧儿的变化一五一十地说了,只是没提诊断书的事,只说女儿突然不咳了,力气变大了,还拿着个银锁。
三爷爷听完,沉默了很久,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着:“你说的那银锁,是不是刻着溪流纹路?”
“是!三爷爷你咋知道?”王老实猛地抬头。
“那是王家的传家宝,”三爷爷望着远处的后山,眼神悠远,“以前听你娘说过,你奶奶那辈,王家是守山人,负责看管后山的林子。那银锁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说是能护着守山人,还能让人懂山里的东西。”
“懂山里的东西?”王老实皱起眉。
“就是草药啊,矿石啊,啥都懂。”三爷爷点了点头,“不过这银锁也挑人,不是谁都能用的。只有真正的守山人,遇到大难的时候,银锁才会显灵。”
王老实心里咯噔一下:“那……显灵之后,对人有啥不好吗?”
三爷爷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不好说。以前的守山人,有的平平安安过了一辈子,有的却早早没了。不过有一条是真的,戴了这银锁,就得守着后山,守着村子,不能让人毁了这片山。”
王老实站起身,看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心里的心事突然清晰了。巧儿是遇到大难了,诊断书的“晚期”就是大难,银锁显灵救了她,可也把守山的担子给了她。李霸天最近总在后山转悠,还跟人打听矿石的事,怕是没安好心。巧儿深夜读《地质勘探基础》,怕是早就知道李霸天的心思,想护着后山。
“三爷爷,这银锁……不会害了巧儿吧?”王老实的声音有些发颤。
三爷爷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实,这是命。王家的人,生来就是要守着这片山的。巧儿是个好孩子,有这银锁护着,她能行。你啊,别瞎担心,好好陪着她,比啥都强。”
王老实点了点头,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走出三爷爷家,阳光照在身上,暖烘烘的。他想起巧儿说要考国防科大,想起她眼里的光,突然觉得女儿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需要他护着的小丫头了,可他这个当爹的,也不能拖后腿。
回到家时,巧儿正在院子里晒草药,看见他回来,笑着喊:“爹,你去哪儿了?我采了些柴胡,晒干了能给娘泡水喝。”
王老实走过去,拿起一把草药,闻了闻:“巧儿,爹帮你晒。”
巧儿愣了一下,笑着把竹篮递给他:“好啊。”
王老实蹲在院子里,把草药摊开,阳光透过草药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他手上。他看着巧儿忙碌的背影,心里的心事变成了满满的骄傲。他知道,女儿肩上的担子重,可他会陪着她,守着她,守着这片山。就像他的祖辈那样,像巧儿奶奶那样,做个沉默的守护者。
夜里,柴房的煤油灯又亮到了很晚。王老实没再去扒门缝,只是在堂屋的椅子上坐着,手里拿着那把生锈的镰刀,反复擦拭。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块坚定的山岩。他知道,只要他在,只要巧儿在,只要那枚银锁在,这片山就不会有事,这个家就不会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