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晚钟教会百度百科 > 第46章(第1页)

第46章(第1页)

她替张砚秋代笔的时候,顾明远也是差不多的一套说辞。

乍一听,确实是这个道理。但也不能去细想和深究,内心有的只是庆幸,多亏他们的无暇他顾,才能让她有这多挣两块钱的机会。

蕴薇想起什么,拿着笔又从头数了数:已经用了两个“然而”,还需要再加一个。

上次交稿时,顾明远特意叮嘱过:“替张先生的专栏代笔,你要注意,他喜欢用短句,偶尔来个排比。而沈女士的文章,则必须有三个‘然而’,她觉得这样显得有学问。写多了你就知道了,代笔这回事,不是要写得有多出彩,最要紧是把各人的言语脾性摸准了。”

她于是重新提笔,在文章结尾处又添了一句:然而,真正的智慧女性一定懂得,生活的意趣与学问,往往就藏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之中。

阿宝背着从九亩地收来的烟土渣走到民国路车站时,刚好赶上第一班有轨电车,硕大的帆布包压着背脊,他上车时,有不少人侧目,他特意寻了个角落站着,还有人在盯着他看。他也不太在意,望着车窗外渐远的街景,心里挺愉快地想着:幸亏从前倒货时认识了九亩地那几个烟馆老板,现在去收货,价格能便宜个两三成,比在弄堂里一家家敲门收强多了。上个月赚了不少,这个月应该还能再多些。

他到豆市街时,几个本地杂粮贩子和苏北人正围成一团,苏北话上海话来回对骂。

阿宝瞥了一眼,没多停留,径直往旁边的老虎灶走去,给了老板几个铜板,就到后院的小灶台前放下包,熟练地生火、下料、熬煮。

外头的吵闹声还没停,这一个多月来,这种场面隔个两三天差不多就要来一回,不是抢摊位就是抢生意,本地人排外,挡不住苏北人喜欢抱团,路子又野,把价格一压再压。双方你来我往,谁也占不了上风。

原本这里也有个姓孙的苏北人在卖龙头水,做得还不错。

阿宝熬着龙头水,他想起这一个多月的较量,觉得有点好笑:苏北人不是最会压价吗?那他就用苏北人的法子治苏北人。从四个铜板压到三个半,再压到三个,到现在已经压到两个半了。

眼看着那个老孙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生意也一天比一天清淡。

他知道,这事差不多也快要有结果了。

等到阿宝把龙头水熬好,外头差不多也消停了。他端着热腾腾的龙头水锅走到街口,正和老孙打了个照面,他笑笑,若无其事打了个招呼:“老孙,早啊。”

老孙黑着脸,只“哼”了一声。

阿宝也没把他放心上,自顾自在老位置摆好锅炉,心里暗笑:今天又要让这苏北佬难受了。

他卖两个半铜板,老孙卖三个铜板。

一上午下来,阿宝这边不时有人过来舀一壶,锅子眼看着要见底了,而老孙那边却门可罗雀,锅里的龙头水几乎没怎么动过。

到傍晚,快要收摊时,老孙突然径直步到了阿宝跟前,压着火气,用一种警告的口吻说:“我劝你,不要坏了规矩。”

阿宝头也不抬,慢悠悠地收拾炉子:“钞票跟前谈规矩?”

老孙临走时,皮笑肉不笑地扔下一句:“小兄弟,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