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星际爻变:太始之墟
(1)
“归藏”系统的裁决延期,如同紧绷到极致后又稍稍松弛的弓弦,让整个太阳系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星链管道在九宫格的约束和人类意识洪流的“反哺”下逐渐稳定,另一端那个被吞噬宇宙的哀嚎似乎也微弱了一些。但无人感到喜悦,只有劫后余生的虚脱和更深重的忧虑。
缓刑,不是无罪释放。
“我们必须利用这段时间。”赫连耀阳的声音透过网络传来,冷静得近乎冷酷,“找到出路,或者……找到掀翻桌子的方法。”他的目光投向了星海深处那两个意外的坐标——文明残响指向的银河边缘星团,以及二进制信号指向的、可能存在金字塔的飞船坟场。
“‘沉默的见证者’……”林沐风盘旋于青海湖上空,龙目望向遥远的星辰,“沈凌渊的警告,金字塔的信号,还有那些文明残响……它们都在指向某个答案。”
“去那里。”钟离雪的声音斩钉截铁,白虎钺遥指星空,“在这里等待只会坐以待毙。”
目标很快确定——那个由二进制信号标记的、可能存在金字塔和“沉默的见证者”的飞船坟场。原因很简单:文明残响指向的银河边缘星团弥漫着死寂与终结的气息,而金字塔信号虽然危险,却至少还在主动发出信息,哪怕那是警告。
如何抵达?传统的航天技术望尘莫及。
希望再次落在了“息壤”与青铜网络上。
在卢雨晨(她的意识己勉强回归,但极度虚弱)的指导下,全球“星火网络”的算力不再用于制造认知噪音,而是开始全力推演和模拟。以火星环形山的“息壤”节点为核心,以全球青铜共生体为能量源和锚点,结合《河图》《洛书》提供的时空规律,尝试构造一个能够进行超光速跃迁的临时性时空泡——“息壤之舟”。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人类对“息壤”力量的理解仍处于皮毛,每一次推演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
然而,就在推演进行到最关键处,需要为“息壤之舟”注入最初动能时,青海湖底的“归藏之门”再次产生了异动。
那扇门,在系统裁决延期后,并未完全关闭,而是维持着一种半开启的、微妙的平衡状态。此刻,门板上那些流动的青铜卦象再次汇聚,但这一次,它们没有投射出任何信息,而是如同呕吐一般,从中排斥出了一件物体。(2)
那物体穿过湖水,悬浮于林沐风面前。
那是一块残缺的、边缘呈现撕裂状的青铜碎片。碎片上刻满了无法理解的复杂纹路,但其材质和能量波动,与“归藏之门”以及遥远的奥尔特云青铜壳层同源!
更奇特的是,当林沐风的龙爪接触到这块碎片的瞬间,碎片上的纹路亮起,与他青龙血脉深处的某些编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股信息流涌入他的意识:
……权限认证……青龙序列……
……导航密钥……更新……
……目标:“太始之墟”……
……警告:规避“巡天者”……
“太始之墟?”林沐风立刻将这信息共享,“是那个飞船坟场的真正名字?”
来不及细想,这块意外出现的青铜碎片仿佛自带导航功能,自动飞向正在构建的“息壤之舟”模拟图的核心,完美地嵌入其中,成为了整个跃迁模型的稳定器和导航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