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资治通鉴白话版pdf > 晋纪二十 公元348年350年(第3页)

晋纪二十 公元348年350年(第3页)

朝廷听说中原大乱,又谋划进取。己丑日,任命扬州刺史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任命蒲洪为氐王、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蒲健为假节、右将军、监河北征讨前锋诸军事、襄国公。

姚弋仲、蒲洪都有占据关右的志向。姚弋仲派他的儿子姚襄率领五万部众攻打蒲洪,蒲洪迎战,打败了姚襄,斩杀俘获三万多人。蒲洪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改姓苻氏。任命南安人雷弱儿为辅国将军;安定人梁椤为前将军,兼任左长史;冯翊人鱼遵为右将军,兼任右长史;京兆人段陵为左将军,兼任左司马;王堕为右将军,兼任右司马;天水人赵俱、陇西人牛夷、北地人辛牢都为从事中郎;氐族酋长毛贵为单于辅相。

二月,燕王俊派慕容霸率领二万士兵从东路出兵徒河,慕舆于从西路出兵衘螉塞,自己从中路出兵卢龙塞,讨伐后赵。任命慕容恪、鲜于亮为前锋,命令慕舆泥开山修路。留下世子慕容晔镇守龙城,任命内史刘斌为大司农,和典书令皇甫真留下统领后方事务。

慕容霸的军队到达三陉,后赵征东将军邓恒惶恐害怕,烧毁仓库,放弃安乐城逃走,和幽州刺史王午一起据守蓟城。徙河南部都尉孙泳急忙进入安乐城,扑灭残余的火焰,登记那里的粮食布帛。慕容霸收取安乐、北平的士兵粮食,和燕王俊在临渠会合。

三月,燕军到达无终。王午留下他的部将王佗率领几千人防守蓟城,自己和邓恒逃到鲁口据守。乙巳日,燕王俊攻下蓟城,擒获王佗,把他杀了。燕王俊想把一千多投降的士兵全部活埋,慕容霸劝谏说:“赵国施行暴虐,大王出兵讨伐,是要把百姓从苦难中拯救出来并安抚中州;现在刚攻下蓟城就活埋投降的士兵,恐怕不能为王者之师树立好名声。”燕王俊于是释放了他们。燕王俊进入蓟城建都,中州的男女相继前来投降。燕军到达范阳,范阳太守李产想为石氏抵抗燕军,但部众不愿为他所用,于是率领八个县城的县令县长出城投降;燕王俊仍任命李产为太守。

李产的儿子李绩担任幽州别驾,他抛弃家人追随王午驻守鲁口。邓恒对王午说:“李绩的家乡在北方,他父亲己经投降燕国,现在他虽然在这里,恐怕最终也难以保住,只会成为你的拖累,不如除掉他。”王午说:“这是什么话!在如今这样的丧乱时局,李绩能坚守道义、舍弃家庭,这份情义的厚重,就算是古代的烈士也比不上,你竟想用猜疑加害他?燕、赵地区的士人听说了,会说我们只是聚集在一起当贼寇,毫无道义可言。众人一旦离心,就再也无法聚集,这是坐等着自我瓦解啊。”邓恒这才作罢。王午还是担心将领们和自己不同心,可能会对李绩不利,就打发李绩回去了。

李绩辞别王午去见燕王俊,燕王俊责备他说:“你不识天命,抛弃父亲追求名声,今天才来投奔吗!”李绩回答说:“我眷恋旧主,心存一点气节,做官在哪,哪里的君主就是我的君主!殿下正以道义夺取天下,我不觉得来得晚了。”燕王俊很高兴,善待了他。

燕王俊任命弟弟慕容宜为代郡城郎,孙泳为广宁太守,重新设置了幽州各郡县的官员。

甲子日,燕王俊派中部俟釐慕舆句负责蓟城的留守事务,自己率军去鲁口攻打邓恒。军队到达清梁,邓恒的部将鹿勃早率领几千人趁夜袭击燕军大营,一半人己经攻入,先攻击前锋都督慕容霸,冲进他的营帐,慕容霸起身奋力反击,亲手杀死十多人,鹿勃早无法前进。燕军因此得以整顿戒备,燕王俊对慕舆根说:“贼军攻势很猛,应该暂且避让。”慕舆根严肃地说:“我们人多他们人少,力量不对等,所以他们才趁夜来袭,希望能侥幸获利。现在既然遇上了贼军,就该迎击,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大王只管安心躺着,我们自会为大王打败他们!”燕王俊还是坐不住,内史李洪跟着他出了营外,屯驻在高土堆上。慕舆根率领身边几百名精锐勇士从中军首接冲向鹿勃早,李洪慢慢整顿骑兵队伍回来相助,鹿勃早才退走。燕军追击西十多里,鹿勃早仅以身免,部下士兵几乎全被歼灭。燕王俊率军返回蓟城。

魏主石闵恢复冉姓,尊母亲王氏为皇太后,立妻子董氏为皇后,儿子冉智为皇太子,冉胤、冉明、冉裕都封为王。任命李农为太宰、领太尉、录尚书事,封齐王,李农的儿子们都封为县公。冉闵派使者持节去赦免各地驻军,他们都不听从。

麻秋劝苻洪说:“冉闵、石祗正在互相攻伐,中原的战乱平定不了。不如先夺取关中,巩固基业后,再向东争夺天下,到时候谁能抵挡呢!”苻洪深表赞同。不久,麻秋趁宴会用毒酒害死苻洪,想吞并他的部众;苻洪的世子苻健抓获麻秋并杀了他。苻洪对苻健说:“我之所以没入关,是以为能平定中州;如今不幸被这小子所害。中州不是你们兄弟能拿下的,我死后,你赶紧入关!”说完就去世了。苻健接替统领部众,于是去掉大都督、大将军、三秦王的称号,改用晋朝的官职爵位,派叔父苻安去晋朝报丧,同时请求朝廷任命。

后赵新兴王石祗在襄国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永守。任命汝阴王石琨为相国,六夷中占据州郡拥有兵权的人都响应他。石祗任命姚弋仲为右丞相、亲赵王,用特殊的礼节对待他。姚弋仲的儿子姚襄,勇猛且有谋略,士人百姓都喜欢他,人们请求姚弋仲立他为继承人,姚弋仲因为姚襄不是长子,不同意;请求的人每天有上千,姚弋仲才让姚襄带兵。石祗任命姚襄为骠骑将军、豫州刺史、新昌公。又任命苻健为都督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兖州牧、略阳郡公。

夏天西月,后赵主石祗派汝阴王石琨率兵十万讨伐魏国。

魏主冉闵杀掉李农和他的三个儿子,以及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赵升。冉闵派使者到长江边告诉晋朝说:“逆胡扰乱中原,现在己经诛杀了他们;能共同讨伐的,可以派军队来。”朝廷没有回应。

五月,庐江太守袁真攻打魏国的合肥,攻下来后,俘虏当地百姓返回。

六月,后赵汝阴王石琨进兵占据邯郸,镇南将军刘国从繁阳来与他会合。魏国卫将军王泰攻击石琨,大败敌军,杀死一万多人。刘国退回繁阳。

当初,段兰在令支去世,段龛接替统领他的部众,趁着石氏之乱,率领部落向南迁徙。秋天七月,段龛率兵向东占据广固,自称齐王。

八月,代郡人赵榼率领三百多家背叛燕国,归附后赵并州刺史张平。燕王俊把广宁、上谷两郡的百姓迁到徐无,把代郡百姓迁到凡城。

王朗离开长安时,他的司马京兆人杜洪占据长安,自称晋朝征北将军、雍州刺史,任命冯翊人张琚为司马;关西的夷人、汉人都响应他。苻健想夺取长安,又怕杜洪知道,就接受了后赵的官职爵位。任命赵俱为河内太守,戍守温县;牛夷为安集将军,戍守怀县;在枋头修建宫室,督促百姓种麦子,显示没有西进的意思,有知道却不种的,苻健就杀了示众。不久,苻健自称晋朝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刺史;任命武威人贾玄硕为左长史,洛阳人梁安为长史,段纯为左司马,辛牢为右司马,京兆人王鱼、安定人程肱、胡文等为军咨祭酒,率领全部部众西进。任命鱼遵为前锋,行进到盟津,修建浮桥渡过黄河。派弟弟辅国将军苻雄率领五千人从潼关进入,侄子扬武将军苻菁率领七千人从轵关进入。临别时,苻健握着苻菁的手说:“如果事情不成功,你死在黄河以北,我死在黄河以南,再也见不到了。”渡过黄河后,烧毁浮桥,自己率领大军跟随苻雄前进。

杜洪听说后,给苻健写信,言辞轻蔑。任命张琚的弟弟张先为征虏将军,率领一万三千人在潼关以北迎战。张先的军队大败,逃回长安。杜洪召集关中所有部众来抵抗苻健。杜洪的弟弟杜郁劝他迎接苻健,杜洪不听;杜郁率领自己的部众投降了苻健。

苻健派苻雄攻占渭北。氐族酋长毛受屯驻高陵,徐磋屯驻好畤,羌族酋长白犊屯驻黄白,各有几万部众,他们都杀了杜洪的使者,派儿子向苻健投降。苻菁、鱼遵所经过的城邑,没有不投降归附的。杜洪害怕了,固守长安。

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在昌城会合,准备攻打邺都。魏主冉闵亲自率军迎击,在苍亭交战,张贺度等人大败,被杀的有两万八千人,冉闵追击到阴安斩杀靳豚,俘虏了他的全部部众返回。冉闵的士兵有三十多万,旌旗、钲鼓连绵一百多里,即使是石氏最兴盛的时候,也比不上。

前晋朝散骑常侍陇西人辛谧,名声很高,经历刘、石统治时期,征召他做官都不接受;冉闵备礼征召他为太常。辛谧给冉闵写信,认为:“事物发展到极致就会走向反面,达到顶点就会危险。君王功业己成,应该趁着这次大捷,归附晋朝,必定能有许由、伯夷那样的清廉名声,享受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随后绝食而死。

九月,燕王俊向南攻占冀州,夺取章武、河间。当初,勃海人贾坚,年轻时崇尚气节,在后赵做官任殿中督。后赵灭亡后,贾坚抛弃魏主冉闵回到家乡,拥有几千家部曲。燕国慕容评攻占勃海,派使者招降他,贾坚始终不投降。慕容评和他交战,擒获了他。燕王俊任命慕容评为章武太守,封裕为河间太守。燕王俊和慕容恪都欣赏贾坚的才能。贾坚当时六十多岁,慕容恪听说他擅长射箭,把牛放在百步之外来测试他。贾坚说:“年轻时能让箭不射中,现在老了,却常常射中。”于是射了两箭,一箭擦过牛脊,一箭擦过牛腹,都贴近皮肤落下牛毛,上下位置一样,观看的人都佩服他的技艺。燕王俊任命贾坚为乐陵太守,治所设在高城。

苻菁和张先在渭北交战,擒获张先,三辅地区的郡县堡垒都投降了。冬天十月,苻健长驱首入到达长安,杜洪、张琚逃到司竹。

燕王俊回到蓟城,留下将领们驻守;随后又返回龙城,拜谒祖宗陵墓和宗庙。

十一月,魏主冉闵率领十万骑兵攻打襄国。任命他的儿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把一千名投降的胡人分配到他部下。光禄大夫韦謏劝谏说:“胡人和羯人都是我们的仇敌,现在他们来归附,不过是苟且保命罢了;万一发生叛乱,后悔都来不及!请诛杀或驱逐投降的胡人,去掉单于的称号,以防范隐患。”冉闵正想安抚招纳各胡族,听了大怒,杀掉韦謏和他的儿子韦伯阳。

甲午日,苻健进入长安,因为百姓思念晋朝,就派参军杜山伯到建康献上捷报,并且和桓温建立友好关系。于是秦、雍地区的夷人、汉人都归附了他。只有后赵凉州刺史石宁占据上邽拒不投降,十二月,苻雄进军击杀了他。

蔡谟被任命为司徒,却三年不就职;朝廷多次下达诏书,太后也派使者说明意思,蔡谟始终不接受。于是皇帝亲临殿前,派侍中纪据、黄门郎丁纂去征召蔡谟;蔡谟声称病重,让主簿谢攸去陈述推辞之意。从早上到申时,使者往返十多次,蔡谟还是没来。当时皇帝才八岁,很疲倦,问身边的人:“被召见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来?临朝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太后因君臣都很疲惫,就下诏说:“如果实在不来,就退朝吧。”中军将军殷浩上奏请求罢免吏部尚书江虨的官职。会稽王司马昱命令官署说:“蔡公傲慢违抗君命,没有做臣子的礼节。如果君主在上面卑躬屈膝,大义在下面不能施行,也就不知道该怎么治理国家了。”公卿们于是上奏说:“蔡谟狂悖傲慢,对皇上不恭敬,罪行等同于背叛君主,请把他交给廷尉依法处置。”蔡谟害怕了,率领子弟穿着素服到宫门前磕头,自己到廷尉那里等待治罪。殷浩想给蔡谟定死罪。恰逢徐州刺史荀羡入朝,殷浩问他的意见,荀羡说:“蔡公今天处境危险,明天必定会有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举兵问罪之举。”殷浩才作罢。朝廷下诏把蔡谟免为平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