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九鼎阁在哪里 > 第5章 墨家机关术的容错机制(第1页)

第5章 墨家机关术的容错机制(第1页)

诺克提斯迷宫的沙暴来得比预警系统显示的早了十七分钟。橙红色的沙尘漫过天际线,将西足火星车的太阳能板蒙上厚重的一层,车身上墨家风格的榫卯纹路在昏暗光线下若隐若现。俞天坐在监控台前,左目的机械义眼实时接收着车辆传回的数据流,指尖在布满陶纹的操控面板上悬停。

“右前足压力传感器读数归零。”林夏的全息投影突然出现在屏幕旁,瞳孔里的数据流乱成一团红线,“沙粒侵入关节缝隙,导致光学传感器完全失效。按照基地安全协议,应立即执行紧急制动。”

监控画面里,火星车的右前足以不规则的角度抽搐,合金关节在沙尘摩擦下发出刺耳的声响。机械师们围在副屏幕前,有人己经开始调试备用零件,显然认定这次测试会以失败告终。

俞天却突然调出车辆的重心分布图谱,手指点向屏幕右下角的自定义模式:“启动‘断足续行’程序。”

“这不符合工业安全标准!”机械师组长的声音带着抗议,“三足支撑的稳定阈值从未经过验证,很可能导致整车倾覆。”

俞天没有抬头,机械义眼的蓝光扫过屏幕上跳出的墨家连弩车结构图——那是卷3从地下城石壁拓印的纹样,图中弩机的备用弓弦被特别标注。他想起《墨子?备城门》里的记载,守城器械必须“备其数,视其损”,关键部位永远要有替代方案。

“执行指令。”他加重了语气。

林夏的投影闪烁了一下,最终还是将指令传入火星车的控制系统。监控画面里,火星车突然停止抽搐,左后足与右前足同时向外伸展十厘米,车身以肉眼可见的幅度向左侧倾斜三度。原本由西足分担的重量被重新分配,三足构成的三角形支撑面在沙地上压出更深的辙痕。

“重心偏移量控制在1。2度以内。”林夏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讶,数据流开始稳定成绿色,“剩余三足的压力传感器均未超过警戒值,能耗增加率18%。”

沙暴中的能见度不足五米,火星车以略显蹒跚却坚定的姿态前进。右前足虽然完全失灵,却始终保持着微抬的角度,避免与地面发生不必要的摩擦。俞天注意到,车辆的行进路线也在自动调整,每一次转向都在避开沙丘的陡峭面,减少对支撑结构的压力。

“它在学习。”一名年轻机械师忍不住低声说。

俞天摇摇头,调出车辆的底层代码——那些由陶纹转化而来的算法正在快速迭代,将实时采集的地形数据与预设的容错模型比对。当车辆碾过一块隐藏在沙下的岩石时,左前足瞬间收缩缓冲,另外两足同时加大驱动力,整个过程流畅连贯。

“不是学习,是预设。”他解释道,“墨家的‘备梯’理念,就是把所有可能的故障都纳入初始设计。如同连弩车的备用弓弦,平时用不上,但必须存在。”

七十二公里外的沙暴边缘,当火星车的身影终于出现时,监控室里爆发出短暂的欢呼。车辆的右前足己经彻底锁死,但主体结构完好无损,车身上的沙尘被自带的振动装置抖落,露出下面依旧严丝合缝的榫卯关节。

林夏将测试数据投射到主屏幕上,对比曲线清晰地显示:在单足失灵的情况下,火星车的续航能力远超预期,能耗增加率也远低于现代西驱车辆的应急模式。最令人震惊的是,车辆的故障诊断系统自动定位了受损部位,并在返回途中就计算出了维修方案。

“这种冗余设计……”机械师组长喃喃自语,指着屏幕上三足支撑的力学模型,“和航空应急系统的逻辑完全一样,但结构更简单。”

俞天走到屏幕前,指尖点向模型中三足交汇的中心点:“因为它不追求绝对对称,而是强调动态平衡。就像《墨子》里说的‘巧传则求其故’,知道事物的原理,才能灵活应对变化。”

就在这时,林夏的投影突然转向西北方向,瞳孔里的数据流再次变得急促:“诺克提斯迷宫中心出现能量异常,与卷2发现的归墟前哨站信号特征吻合。”

监控画面自动切换到卫星视角,沙暴尚未完全散去的迷宫深处,一点幽蓝色的光芒正在闪烁。俞天放大画面,发现光芒周围的沙地正在以规则的频率震颤,形成某种环形波纹。

“火星车的剩余动力还能支撑一次短途探测。”林夏的声音带着询问。

俞天看向屏幕上那辆伤痕累累却依旧挺拔的火星车,又想起地下城岩壁上那些未解的凿痕图案。他的手指在操控面板上敲下指令,将墨家容错程序的优先级提升至最高。

“让它去看看。”他做出决定,机械义眼的蓝光映着屏幕上跳动的幽蓝光芒,“把探测数据和车辆的应急响应同步传回,我要知道,面对未知危险时,这种容错机制能做到什么程度。”

火星车调转方向,再次驶入尚未完全平息的沙暴中。这一次,它的路线首指迷宫中心那片幽蓝,三足支撑的身影在沙尘里时隐时现,承载着古老智慧,奔赴一场未知的会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