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徐庶身上。
“奉先说得对,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刘协站起身,袍袖拂过案几,“但公台的建言更为务实。机会要抓住,风险也要规避!”
刘协走到大殿中央,朗声说道:“第一,加强战备绝不能停!河内、河东方向的防御还要加固!告诉将士们,‘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曹操就算南顾,也绝不会放松对我们的压迫!”
“第二,”
刘协看向徐庶,“遣使江东,势在必行。元首,此事非你莫属。你早年游历西方,见识广博,且心思缜密。”
刘协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这是朕的随身之物,你带去江东。以朕私人名义,吊唁孙伯符,恭贺孙权继位。目的有三:示好,观察,以及……”
刘协嘴角扬起一丝笑意,“尽可能地给曹操添堵!比如,暗示曹操有吞并江东之心,或提醒孙权注意其麾下某些与曹操眉来眼去的将领……具体分寸,你自行把握。”
徐庶眼中精光一闪,郑重接过玉佩:“臣,领旨!必不辱命!”
他抬起头,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就让臣去给曹丞相的江东之行添点‘惊喜’。”
“第三,”
刘协看向贾诩和荀攸,“内部整合必须加速!春耕己过,屯田要见成效。告诉百姓,‘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新兵训练要加快,文渊阁那边的研究也要抓紧,哪怕是改良农具、优化记账方法这种小成果也行!我们要内部夯实,外部搞事……”
言罢,刘协轻咳一声,“外部积极应对。”
“臣等明白!”众人齐声应道,各自领命而去。
当书房内只剩下刘协一人时,他长长舒了口气,感觉脑细胞死了一大片。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街市上熙攘的百姓,轻声感叹:
“天天跟这群人精斗智斗勇,比当年在敌后执行斩首任务还累!至少那时候目标明确,干就完了!现在还得考虑政治影响、民心向背、各方平衡……”
刘协苦笑着摇头,“难怪历史上那么多皇帝要么昏庸要么短命,这压力简首‘比山还大,比海还深’。”
这时,一个小内侍怯生生地进来禀报:“陛下,并州来的老农代表在宫外求见,说是感谢陛下推广的新式犁具,今年春耕效率提高了三成……”
刘协脸上终于露出真诚的笑容:“快请!这才是最实在的好消息。”
他整理了一下衣袍,喃喃自语:“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永远是真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