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学员练习时太过投入,一个被打青了眼睛,一个扭伤了手腕,
他们的家长第二天就上门讨说法。
“你这叫什么武术?根本就是打架斗殴!”
一位母亲指着赵小峰的鼻子气势汹汹地骂道。
赵小峰费尽口舌解释训练的科学性,对方却完全听不进去,尖酸刻薄地喊道:
“什么科学性?传统武术哪来这些花样?不就是站桩、练套路吗?”
当天晚上,赵小峰对着空荡荡的院子发呆——
学员又走了一大半,剩下的也人心惶惶。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
现代训练方法真的适合这个时代吗?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时,一位不速之客登门了。
来者是上海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陈师傅,那位曾经讽刺过他的老武师。
赵小峰心里“咯噔!”一下,以为对方是来看笑话的。
没想到陈师傅神态自若、开门见山地说道:
“年轻人!我听说你用一种新方法教拳?能让我见识见识吗?”
赵小峰硬着头皮展示了他的训练体系:
从热身到基本功,从反应训练到实战对抗。
陈师傅看得目不转睛,最后甚至亲自体验了几个项目。
“有意思。”
陈师傅抹了把汗,满怀希望地继续微笑着说道:
“你这套确实与传统方法不同,但并非没有道理。不过。。……。”
他话锋一转,严肃认真地继续说道:
“武术不仅是搏击技巧,更是文化与哲学。你的训练中缺少了魂。”
“哦!哦!哦!原来如此!”
这句话点醒了赵小峰,他茅塞顿开地继续微笑着喊道:
“对啊!对啊!少了魂!少了咱们中国魂!谢谢陈老前辈的指导!”。
他太专注于技术的现代化,却忽略了武术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第二天,赵小峰彻底改革了教学体系。
他保留了科学训练的部分,但增加了传统哲学讲解、武术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课程。
他还创造性地将物理学原理融入武术教学——
杠杆原理如何应用于发力,动量守恒如何解释招式的效果。。。…
最让学员们感兴趣的是,赵小峰不时会冒出一些
“神奇预测!”,
比如:
“听说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种叫
‘电视!’
的东西,人们坐在家里就能看戏。”,